自廣告誕生以來,在吸引合適的受眾與不過于打擾受眾之間,一直存在沖突。鑒于視頻觀眾的平均注意力范圍是8.25秒,廣告商已經爭先恐后地尋找新的方式來接觸觀眾。由于用戶已經獲得了屏蔽廣告的權力,因此在過去幾年中,挑戰已經加大難度。這推動了一些平臺整合用戶對其廣告體驗的控制,比如允許人們在觀看了一定時間后跳過廣告。雖然這種改動似乎抑制了一些觀眾的不滿,但可跳過的廣告仍然被認為很煩人,因為它們迫使觀眾每次都主動跳過,影響他們的觀看體驗。
雖然YouTube剛剛宣布幾乎所有頻道都可以設置不可跳過的廣告,但有多少創作者和頻道會選擇這樣做尚未可知。不過可以肯定地說,TrueView 可跳過的廣告不會立即消失。此外,觀眾可能不清楚他們實際看到的廣告數量(可跳過或不可跳過的)有多大變化,但此舉可能是 YouTube 平臺為了幫助較小的 YouTube 創作者通過視頻獲利。
有兩件事與觀眾在互聯網上想要內容的方式不一致:① 觀眾希望獲得無限量的內容,但不愿意為此付出太多。② 傳統模式一直是免費提供內容,但通過強制不可跳過的廣告來支付費用。廣播和有線電視觀眾最先接受了這一觀點。隨著互聯網的出現,可以在沒有廣告的情況下共享內容,并且技術迅速擴散,以至于廣告界在過去幾年才趕上互聯網時代。
益普索(Ipsos)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與電視廣告相比,人們關注在線視頻廣告的可能性要高出三倍。當今,聚合數字流媒體服務似乎將取代線性電視,成為觀看內容最常見的方式。于是,控制權就會回到內容提供商這里。有些平臺選擇直接模式,用戶每月支付訂閱費用以訪問無廣告內容(例如Netflix)。YouTube一開始也是免費服務,但考慮到用戶體驗,他們提供不同的廣告格式并與創作者分享收入。他們從一些不同的不可跳過的廣告格式開始,主要是電視廣告受眾習慣的15秒和30秒廣告位。此外,他們提供了一個名為 TrueView 的可跳過單元,允許任意長度的視頻作為前貼片運行,而用戶可以在觀看五秒后跳過。為了獲得最大收益,廣告商只會在用戶觀看廣告30秒(或廣告完成后)時被收取費用。
如何讓人們不要跳過廣告的心理是一個難題,但有兩種方法可以解決它:直接向觀眾提供它并提供足夠有趣的內容來吸引他們。舉個例子,SyFy 電視臺制作了三個自定義廣告,以推廣一個以廣告開頭的系列節目,呼吁觀眾不要跳過它,此舉巧妙地解決了觀眾一開始就打算跳過廣告的問題,更多人堅持看完 SyFy 的廣告。從 Adweek 了解到,“觀眾更喜歡看圍繞節目的不同類型的內容,而不僅僅是預告片。SyFy 使用了一個直截了當的信息(“不要跳過!”),并將其與獨特的內容相結合,以保持觀眾直到廣告結束。”
另一種正在興起的在線視頻廣告格式是6秒廣告。這種格式基本上結束了“跳過或不跳過”參數,因為它的長度很短。最近的谷歌研究表明,6秒廣告格式對于移動視頻消費更加有效,導致谷歌優先考慮這種格式的移動設備。廣告商面臨的挑戰是,六秒鐘的時間不足以講述重要故事或完成品牌推廣,提升認知度等目的。但是,我們已經開始看到連續的使用目標(以特定順序顯示每個用戶的廣告)以實現更長格式廣告的類似效果。此外,所有有效廣告的基本規則適用于可跳過的廣告——請確保它們是:
極其有針對性地接觸到正確的受眾。
使內容與觀看者正在觀看的節目類似。
大多數人會選擇跳過廣告,除非廣告商給觀眾一個堅持看完廣告的好理由——提供獨特的、有針對性的廣告方式與廣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