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家公司的外貿主管,外貿經理,外貿老板,個人也好目標要在下一個季度銷售額翻一倍,應該從哪幾方面來入手呢?不少公司為了達到銷售額,會制定一個銷售目標,比如跟員工說今年到年底團隊銷量達到1000萬美金,額外獎勵10萬元,這樣到年底員工完不成,但是這種目標更像是畫餅。
定的目標少了,員工輕易達到了,公司等于白白多花了錢,但沒有實質性效果,定的高了,底下的員工怨聲載道,而且覺得反正完不成。每年都訂計劃,但是到最后都成了空口號,該怎樣還是怎樣。
比如說很多人在年初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練出8塊腹肌。但是到了現在不僅僅沒有練出8塊腹肌,甚至僅有的一大塊腹肌還變大了,到了6月就徒傷悲。所以這樣的計劃是沒有什么作用的,只是頭三天很激動,每天練仰臥起坐,把自己搞的很疲憊。到后就是經常這樣,想起目標了,覺得好后悔,猛練幾下,之后又忘記了。
但是我們換一個目標的方法,每天做一組腹肌撕裂者,每天去健身房健身半小時,完成了就打卡,這樣靠譜多了。 同樣做外貿何嘗不是這樣呢?定了一個目標,剛開始很激動,每天加班到很晚,過段時間忘記,記得的時候又猛加班,到了年末還是徒傷悲。
所以想把外貿做好同樣需要像健身一樣,打卡!
目標不是一個純粹的結果,而是有具體的步驟。
這樣一來我們就很清晰了,可以從這幾方面來入手。
整理一下以往的數據,把數據給量化一下:
公司詢盤數量多少?公司業務員成交轉化率是多少? 公司業務員平均成交周期是多長? 公司業務員訂單平均成交金額是多少?
經過這樣一測算,結合以往,看看公司給出的資源,就能定出一個可行的計劃比如我這樣推算,到年底再做1000萬美金業績,每個客戶按照以往5萬美金一單,需要200單,一看到這里嚇壞了,這個數字好大啊。按照每個客戶一年中下單4次,半年平均就是2次,那么需要100個客戶,公司5個業務員,那么每個業務員需開發20個新客戶,也就是接下來半年中,每個月平均開發4個。按照成交率10%來算,就是每個月聯系40個潛在客戶。這些數據是根據你公司情況的。
建立可執行的操作方法
通過什么途徑?用什么方法?該怎么做?分配給誰做?
外貿銷量的決定因素主要由著幾個關鍵因素影響,一旦進度影響,可以從這幾方面做調整。
1、提高詢盤數量
2、提升詢盤轉化率
3、縮短成交周期
4、提高訂單成交金額
比如定這1000萬業績,肯定是比之前高了,分析之后發現詢盤數量是最大的瓶頸,以前就純粹靠線下展會了,那么增加展會次數,但是這樣做的話成本就太高了,需要增加近10場展會,又要花掉幾十萬甚至好幾百萬,那么暫定增加5場展會,另一方面擴大推廣渠道,嘗試外貿sns,外貿營銷等高效客戶開發方法(見簽名)。
如果這里分析詢盤轉化率是最大的瓶頸,那么就要分析具體的原因,比如此前,總是因為認證的問題,歐洲客戶因此一個都沒有做起來,但是實際上有很多歐洲客戶已經聯系了,如果感覺做了認證今年就能夠把這塊市場拾起來,那么就要做這方面的考慮。在比如付款方式上面,因為付款方式太苛刻了,要30%定金,70%發貨前付清。因此拿不下訂單,那么就要去研究一下中信保,后期制定出一種風險可控,又能提高成交率的付款方式。公司開會討論,要詢問業務員的具體情況,看看因為哪些方面丟單,改善哪些方面能減少丟單。
不僅僅是指望業務員個人素質的提高,還要看公司能否提供一些可以增加業績的支持。兩手抓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每天按時打卡,看進度
實現目標不是定計劃,不是找捷徑,更不是等時間。而是做好今天的工作,把今天做好, 明天要干什么,自然知道了,將目標細分到每天。這樣作為管理者來講,每天讓業務員把每天的客戶開發聯系情況做成日報表,看進度是否完成。
這樣每天早上就能開會,如果每天按部就班完成的,那么就繼續按照這個來。如果完成的進度有點慢,就要重新思考,修正。
如果說在實際過程中,發現了詢盤數量達到要求了,但是詢盤轉化率下降了。馬上大家討論,看看是哪個業務員的詢盤率下降了。是什么原因導致了轉化率下降了,是不是產品問題?是不是有競爭對手出現?是不是業務員個人情緒問題?
從詢盤到成交的周期變長了,那么就要研究一下,是最近的季節問題呢?是國家環境問題?
作為老板,也從每天的開會定任務,變成每天監督,調整戰略。同時,作為業務員來說,假如一天的任務沒完成,那么就會心慌,就會主動加班。 任務定的好,計劃定的好,那么就成功了一半。 空想沒有意義,真正的結果和成果,是執行出來的,每個公司該馬上行動了,馬上開始定目標,制定具體的步驟,并馬上執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