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社交媒體更像是新聞反饋站,將人們的注意力吸引到更多的熱點新聞事件中,譬如美國公布增加500億美元的25%進口關稅或者日本吃核輻射視頻致死的討論。
如果中小型外貿企業只是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普通的硬性廣告,無疑很難吸引潛在客戶,由于海量的網絡信息迎面撲來,無論多么優質的產品內容信息終將被網絡海洋淹沒掉。所以外貿企業不僅需要勤發海外社交媒體(海外社交媒體平臺包括LinkedIn、Facebook、youtube),還需要對海外社交媒體客戶關注量進行提升。
1.海外社交媒體運營應注意連貫性
社交媒體平臺的受眾用戶數量龐大,品牌與受眾之間的互動聯系快速,但難以準確預測其傳播效果。因此,外貿企業在傳播品牌信息的過程中要建立良好的雙向傳播機制,及時回應受眾的問題,做好交流溝通工作。由于社交媒體的開放性與速度性,品牌方如果不能第一時間回應品牌不良評價,各種虛假信息和謠言就會快速蔓延整個網絡,擴大危機范圍。
并且品牌應該在活動策劃階段進行充分調研,既要考慮到社交媒體平臺上的傳播活動聚焦的消費者注意力、消費者的參與性,又要考慮良好傳播效果產生后的品牌成本支出承受力,否則不僅不能產生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反而會導致品牌信譽受損。
2.海外社交媒體運營應該打破單一主題束縛
海外社交媒體的出現改變了外貿企業品牌傳播的格局,原來的媒體中心發生了真正的移位,以消費者為中心成為了鐵律。媒體渠道的豐富性讓用戶擁有了太多眼花繚亂的選擇,這種選擇意味著內容為王的競爭。
一些外貿企業對產品的描述過于單一化,讓潛在客戶產生視覺疲勞。如果對產品可以多主題描述,客戶無疑會耳目一新。
當前海外社交媒體平臺上充斥著粗制濫造、毫無新意的品牌傳播內容, 植入廣告的軟文推廣已經到了泛濫成災的地步,網絡用戶早已產生強烈的排斥心理,但很多海外社交媒體平臺仍然效仿此法,毫無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傳播內容只有具有足夠的創新性和吸引力,才會引發用戶的多層次分享。
3.選擇海外媒介應該要產生聚合效應
品牌具有各自的特點,不同社交媒體也有自身的特點。而這些特點對于不同的企業和產品來說,有可能幫助其達到良好的品牌傳播效果,但也有可能限制品牌傳播策略的發揮。企業類型、行業特征、產品特點以及所針對的目標群體的消費特征等都決定了哪一種社交媒體更適合自己,以及是否能達到預期的傳播效果。
如果是關于整個行業趨勢的宣傳話,就應該選擇領英文章及公司動態里;如果是對具體產品介紹的文字,在Facebook里配上圖表進行圖文結合來發布效果比較好。
不同的社交媒體在用戶“購買旅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各不相同。
如一個廚具品牌選擇在一些粉絲量較多的科技類的公共主頁上進行傳播,一般廚具品牌主要的消費群體是女性,而科技類公共主頁的關注者多數都是男性。品牌的目標消費者與科技類公共主頁的受眾相去甚遠,因此只盲目追求熱門的傳播渠道,而忽視品牌自身的特點,這樣得到的傳播效果也不盡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