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技術層面看,區塊鏈和之前存在的IT技術之間沒有顯著的壁壘,并無革新性的進步;
2、從價值觀層面看,以前所有的技術都旨在提高效率,而區塊鏈是反其道而行之;
3、從哲學高度講,科學的本質是懷疑,宗教的本質是相信;
4、接受了比特幣創富奇跡才會成為區塊鏈的信徒;
5、比特幣低效的共識機制有“效率換公平”的哲學意義。比特幣的“公平化”嘗試已經基本失敗。
6、即便是比特幣這樣的虛擬產品,其生產過程終究還是符合邊際成本遞減這一樸素的經濟學規律,這便是中心化存在的必然性;
7、從自然科學角度看,類似的結論同樣成立:一盤散沙的個體是熵值最高的狀態,而高熵意味著無能。
8、在“效率”和“公平”這個蹺蹺板上,你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甚至不可能滿足大多數人。
9、“死的制度”不可能保證一個動態經濟體系穩定運轉,只有“活的人”可以。
10、區塊鏈的“真實,不可篡改”,充其量只能作用于虛擬信息,它的觸角根本伸不到現實世界。
11、區塊鏈的商業應用斷不能和激勵機制脫鉤。
12、白皮書最后圖窮匕見的,必定是虛擬幣。
13、一旦失去虛擬幣這個靈魂,區塊鏈就不存在價值。
14、“產生價值”,無非三個標準:創造需求,降低成本,重塑公平。從成本看,區塊鏈之于中心化可謂毫無優勢;從公平看,宏大的比特幣社會實驗已然揭開分曉。那么唯一留有懸念的,就是區塊鏈是否“創造需求”了。
15、ICO狂歡?沒有底層資產,沒有主體信用,沒有商業模式,沒有法律保障,這樣的虛擬幣,賣得出去嗎?答案竟然是肯定的。
16、因為很多人通過ICO賺了錢。
17、傳銷,所有人都知道接最后一棒會死,但都覺得自己不會接到最后一棒。
18、比特幣及其替代品是不可能被徹底消滅的,因為逃脫監管的需求將永遠存在。
19、只要虛擬幣不死,區塊鏈經濟就一定有生存的空間,因為虛擬幣代表的價值必然需要兌現的途徑,而這個途徑不可能永遠是法幣。
20、Token泛用性的差距意味著它只能在公鏈的陰影下靠底層資產價值茍延殘喘。
21、大部分自然生長的區塊鏈經濟,都將基于比特幣和以太坊存在。
22、區塊鏈的熱潮什么時候會退去呢?你可以在一個時間愚弄所有人,也可以永遠愚弄一個人,但不可能永遠愚弄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