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做品牌網絡營銷,只要你夠豪有預算,并且市場部有足夠的財務和人力支撐,你可以在任何你能想到的渠道上留下自己公司產品/服務的足跡。比如,找百度做競價排名、在淘寶上買廣告位、趙明新代言,又或者找網紅直播使用你的產品、找公眾號投放軟文、在微博上放段子或是在Linkedln、陌陌、滴滴等都是可能會促進交易的地方撒餌釣魚。
同一個產品在不同的渠道投放,成本與收益的比例都是不一樣的。因為不同渠道對用戶來說意味著不同的心理和生理壞境,然而不同的環境就會對用戶的行為產生影響。為了簡化信息,我們將網絡上的廣告投放渠道分為兩種:
1.搜索型:用戶主動來找你,如百度;
2.社交媒體型:你主動去找用戶,比如公眾號、微博等。
那么,什么情況下更應該投放搜索廣告?什么情況適合投社交媒體廣告?
一、缺乏關注的新產品,應該側重于社交
什么是缺乏關注的新產品?舉個例子,之前看到過一種工藝品——活性炭雕花。顧名思義,它就是將活性炭作為裝飾品,可以放在家里,即美觀又能吸甲醛,非常適合剛裝修完的土老板。但是,這家生產商只是把它默默地掛在淘寶上,除了自己公司的產品宣傳冊上有相關知識以后,幾乎沒有在別的渠道推廣過。這種情況就很適合做社交媒體廣告。那么這類產品的問題出現在哪兒里呢?
最大的問題應該就是,世界上有多少人會腦洞大開,想到用活性炭做成裝飾品并且搜索?淘寶是屬于搜索型的平臺,但是用戶根本不知道這種東西又或者不知道這種東西名字是什么,那么他又怎么去搜索呢?所以對于這種缺乏關注的新產品,更好的選擇是選擇社交型廣告,比如跟家具、健康的公眾號相關。
搜索是按照品類進行分類,而社交是按照場景進行分類的。
二、消費升級的產品,應該側重于社交
20年前的消費升級是指奢侈品,而這一次的消費升級,主要就是指高端品。奢侈品是用來體現身份的,而高端品是用來獎勵資金享受更好的生活。無論是奢侈品還是高端品,都應該把營銷重點放在社交上面,奢侈品就不多說了,本身就是為了在朋友面前顯擺,當然要基于社交來做,讓大家都知道我的包包要兩萬我才會買;而高端品,比如Swellbottle水杯,它就強調要把普通的水杯定義成“裝飾品”,讓人們享受身邊的美好事物。
如果放在搜索平臺,一方面,大多數人不知道他的存在 ,另一方面就是相比于其他同類產品,高端品的價格太貴,為什么自己要買一個價格這么貴還跟同類產品用途一樣的產品呢?所以對于高端品來說更好的策略是走社交路線,讓一位熱愛生活的網紅來展現它的美感,營造出一種熱愛生活的氛圍,消費者才更容易接受。
搜索是按照品類進行分類,而社交除了可以按照場景分類,還可以按照人格來分類。
三、高頻次購買的產品,應該側重于社交
所謂的社會化營銷,無外乎三個字——套近乎,其實很好理解,人們天生會對熟悉的事物產生感情。對于普通人來說高頻次購買的產品,都有一個自己的特點:用戶往往習慣于重復購買同一款產品,比如飲料,大部分人都是長期購買固定的品牌,因為如果每次購買都要來做個選擇題,那真的是太心累了。所以,如果你的用戶正長期購買別人家的產品,一般情況下,他會很少去主動搜索第二套購買方案,這時候就需要你自己主動出擊去影響他們。而對于低頻次購買的產品或服務,則更應該走搜索路線,就比如飲料和裝修,在百度指數上,飲料/裝修=1280/12793=0.1;而在FOOADS上,飲料/裝修19664/24707=0.8,高頻次的飲料明顯在社交媒體中的表現更好,而低頻次的裝修則在搜索指數上更好。
有些產品可能同時屬于缺乏關注的新產品(建議社交),但又屬于低頻次消費(建議搜索)的中低端產品(建議搜索),這時候該怎么選?難道是“少數服從多數”,選搜索廣告?
顯然這不合理。因為除了上述產品本身的因素,還應該綜合考慮產品的推廣階段(初期還是成熟期?),推廣的內容(外周信息還是中心信息?),整個品類的現狀(沒有競爭還是競爭激烈?)等很多因素。你還要從這些因素中找出現階段的“關鍵限制因素”,并將其列為當前應該克服的主要因素。說的有點繞,什么叫“關鍵限制因素”?舉個例子:你要在一塊地上中莊稼,為了能讓莊稼長得更快更好,你買了大量的肥料和除蟲劑,但是你卻忘了澆水了。這時候,“關鍵限制因素”就是“沒有水”,所以施再多的肥也沒用。不過,由于商業本身是動態的,不同時期的“關鍵限制因素”不一定相同,而且有時候真的很難去判斷什么才是當下的“關鍵限制因素”。所以,當影響因素過多,還是應該搜索和社交都去摸索和嘗試。
但是,一定要做好數據監控,定期觀察品牌在不同渠道的表現,并根據具體的表現來調整營銷策略。相比之下,百度的數據量雖然很大,但在數據監控這方面FOOADS要好些,并且也很精準,可以兩者配合起來一起用。
以上就是關于2018年品牌網絡營銷廣告策略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夠給你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