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廣告是眾多企業,特別是服務業在網絡上宣傳的主要途徑。各種形式的互聯網廣告,可以使廣告主迅速獲得曝光并完成變現。對于了解這些廣告系統的人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很有效的工具。那么今天來分享互聯網廣告的計費形式,希望能幫助出入廣告業的小白們一點參考。
1、CPA:按用戶行為計費
CPA,英文全稱Cost Per Action,即按用戶行為計費。意思是先給需要計費的用戶行為做一個設定,然后當用戶完成這個行為之后,就開始計費。以這種方式計費的廣告形式最典型的就是各大APP下載平臺,什么百度手機助手、豌豆莢、小米應用商店、91助手、安卓市場等。在進入一個APP應用商店的時候,一般在推薦位置,和banner廣告里的APP,一般都是投了CPA廣告的。
2、CPC:按點擊計費
CPC,英文全稱Cost Per Click,即按點擊計費。意思是只有你的廣告被用戶點擊之后才計費,展現是完全免費的。CPC是目前最主流的互聯網廣告計費方式。以這種方式計費的廣告平臺最典型的就是百度競價、百度網盟、淘寶直通車、騰訊廣點通、微信廣告主等等。
同時CPC也是最高效的成單廣告之一,上述的這些廣告平臺,都是支持精準定向的。你可以根據自身產品的目標受眾,選擇投放人群的年齡、性別、愛好、地域、上網時間、上網工具、234G、wifi等等一系列人群畫像信息,在這個范圍內看到你的廣告,并且愿意點擊查看的,一般來說都是有購買需求的。
如果你的落地頁面做的足夠吸引人,成單率還是相對比較樂觀的。
3、CPM:按千次展現計費
CPM,英文全稱Cost Per Mille,即按千次展現計費。以這種方式計費的廣告平臺最典型的就是微博粉絲通,起步價是5元一個CPM。也就是說,你的廣告每被展現1000次,就付出5元錢。這期間無論廣告被用戶點擊了多少次,價格也不會變。
4、CPT:按展示時長計費
CPT,英文全稱Cost Per Time,即按展示時長計費。可以簡單粗暴的理解為包段廣告。以這種方式計費的廣告形式最典型的就是現在各種APP的開屏廣告,例如你打開愛奇異的APP,啟動圖出現的是雅詩蘭黛的廣告圖片(此處再次應有廣告費)。這種廣告一般都是品牌廣告主會選擇投放,價格也會比較高,動輒10萬20萬。
以上就是目前互聯網廣告中比較主流的集中計費方式,其中關于廣告平臺的運作原理,以及針對競價的出價技巧,將在下幾期的內容來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