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外貿營銷正道是搜索?
國際貿易的供需門戶站為國內許多企業搭建了一個網絡上的B2B外貿平臺。這對促進中國外貿發展是一個非常積極的步驟,對于不了解如何通過互聯網開展對外貿易的中國大量的中小企業來說,這個快車是最容易搭上的。
然而,由于運營模式和建設思想上的局限,B2B外貿平臺雖然免費贈送網站(實際上是若干網頁),但是這樣的網站千篇一律,不能從各個企業所在的產業的特點、競爭對手分析、營銷突破點上給予一對一的指導和設計,更沒有單獨的、針對性的營銷策略可談。
這樣的網站在里面是隨波逐流,是否贏得客戶則完全依賴這個外貿平臺是否做出努力、是否用對方法。一個形象的比喻是每個企業在這些門戶站上是火車上的一節車廂。車廂是在運動,但是卻是被這個平臺帶領往前跑的,而單個車廂無法決定自己的去向。
這樣的“車廂”網站事實上不是自己獨有的網站,無法建立具有說服性的展示,也無法在搜索引擎上獲得新鮮的訪問客商。這樣的網站,因為不是由企業自己來控制網站的形式、結構,沒有辦法實施搜索引擎優化戰略,也無法根據搜索市場的變化來調整自己的策略,企業的能動性相當小。即使供需門戶站針對各個行業類別進行網站優化,但是鑒于可以操作的范圍太局限,優化工作的時間不能得到保重,優化技術和經驗的不足,從而沒有辦法組織一個完整的計劃和實施,優化效果很難體現。
域名,往往是一個公司的網上品牌,比如walmart.com的域名就直接說出了沃爾瑪的名字。寄養在B2B供需門戶站下面的企業網站不能響亮地打出自己的品牌,永遠給予一種供應商的形象而不是一個具有領導力的企業形象。這樣的網站更無法建立自己的品牌效應,在同類的競爭中唯一能用的可能就是價格。根據一些這樣的企業反映,將自己的網站放在B2B供需門戶站上確實能得來生意,可是他們要犧牲自己的價格。
試想,當一個客商搜索一個產品詞匯的時候,外貿平臺給他一個系列的生產這個產品的企業,那么這個客商就有足夠的資源來和每一家砍價。在供需網站上搜索“blue jeans(牛仔褲)”會看到有全球有幾千家服裝廠顯示,其中光中國大陸的廠家就會占領一大半搜索結果。這么多的公司來搶一個訂單,就會使得中國企業自己同自己的競爭而令這些企業在談判中完全處于一種防守的地位。
另外,缺乏一個獨立域名的網站,企業不能很好地從搜索上獲得必要的商業信息,也不能做到主動去了解市場、摸索市場的千變萬化。有些企業有自己獨立的域名,聲稱自己有自己的網站,但是這個域名直接轉向供需門戶站上的網站。這個方法不可取,因為實質上沒有解決問題,相反給搜索引擎一個矛盾的信息。
流量,流量,還是流量。外國客商更多的人是問Google去哪里尋找供應商,供需網站的流量許多也是來自Google、Yahoo、MSN對工業產品的關鍵詞的搜索。那么為什么我們的廠家不去追逐這些流量直接到自己的網站呢?主要問題在于我們的廠家對自己的信心不足,知識有限,沒有人才去專心負責網站的開放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