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釋放消費力的“Z世代”正在成為消費市場的中堅力量。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Z世代擁有廣闊的視野和差異化的消費習慣。但他們獨立不盲從、拒絕“硬銷” 和唯品牌論的獨特消費觀念,也為品牌主帶來了全新的營銷挑戰。
“熟人社交”種草方式,C位出道
根據凱度和QQ廣告共同發布的《Z世代消費力白皮書》,在Z世代感知品牌、了解品牌、比較同類型產品和發生購買行為的消費決策全流程中,社交媒體始終是他們賴以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Z世代以更開放的心態接受‘帶貨’,強社交關系和社群,是推動Z世代‘種草’的利器。強社交鏈可以順利推動購買發生;社群則成為Z世代深度學習產品特點的渠道。這兩大“社交型”觸點,對Z世代品牌決策起到重要作用。
強社交對Z世代消費者產生有效的推動力,也是“種草”的有效途徑
此外,Z世代的購買決策更集中在消費旅程的前端,并且,在這個階段,他們更依賴于強社交場景,而且更傾向自己做決定。比如QQ空間,年輕的Z世代用戶在QQ空間看到他的朋友在用某一個商品,他便會跑去QQ群里面去問一下價格,便能形成購買。
QQ生態每天活躍著8億的獨立用戶,其中Z世代占比超過五成。他們通過生態中的各種應用,找到自己的興趣,從而形成群。通過QQ廣告的洞察,了解到多元興趣標簽下他們的各類偏好,從而幫助品牌更垂直地溝通特定興趣社群,達到精準營銷的目的。
品牌開啟年輕化精準營銷更需要找準年輕人的興趣點
娛樂場景中,發掘Z世代的多元興趣
與以往的代際人群不同,Z世代對音樂、電競游戲、短視頻、愛豆、IP及相關內容等“新興趣”有著更高的關注度。越來越多的現象也表明,這些內容已經成為Z世代獲取幸福感的重要源泉。同時,Z世代對于細分領域的關注也越來越強,他們關注嘻哈、電音等更多細分音樂領域,喜歡將音樂“K歌”起來玩;將傳統視為“不務正業”的游戲納入競技體育的范疇;在短視頻中盡情抒發創作靈感;并愿意為喜愛的愛豆和IP買單······
滲入年輕人喜愛的娛樂場景中與他們互動,更有效“圈粉”年輕人
現場也分享了對Z世代興趣的營銷洞察。他表示,將品牌與年輕群體的新興趣結合能夠更好地引起Z世代注意和種草,刺激年輕人與品牌互動。不僅如此,成功的品牌跨界還能刷新品牌形象,為品牌帶來新的活力,提升品牌在Z世代中的好感度。
此前,QQ廣告就曾利用自身的電競品牌與榮耀展開合作,吸引了一大波熱衷于電競的潛在消費者進行參與。通過將產品性能與電競IP進行深度結合,在節目中與消費者進行刺激互動,實現邊看邊買,促進轉化。
QQ廣告利用電競IP與榮耀進行合作,深度影響潛在消費者
動漫也是Z世代感興趣的一個領域,國漫的崛起也讓一大批年輕人找到了“組織”。QQ廣告利用國漫第一大IP狐妖小紅娘與線下消費場景進行融合,在全家(FamilyMart)玩起了COSPLAY 活動,成功制造社交話題與討論。
國漫第一大IP 狐妖小紅娘通過場景化制造垂直圈層社交話題
而在愛豆營銷方面, QQ廣告將QQ IMAX黑科技創新,為粉絲制造驚喜。 Vivo新品發布之際就通過這一創新,向vivo簽約愛豆的粉絲人群定向投放,并為他們提供沉浸式體驗和花式“打call”途徑,呈現定制驚喜,深度觸達用戶群并實現品牌內容二次傳播。
將黑科技與明星營銷結合,QQ廣告為vivo花式“打call”
創新互動方式,要“撩”就得玩“高級”的
Z世代擁有更為強烈的情感互動需求,他們對于同輩與熟人的分享意愿更高。為此,增加社交資本的品牌更容易博得Z世代的好感。如果品牌利用創新互動方式能為Z世代增加社交資本,為他們和同輩的社交需求創造互動話題,Z世代對于品牌的認知度就會有效提高,但前提是,這樣的互動必須要有創新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
此外,愛“玩”也更會“玩”的Z世代對于互動形式的新穎性、創意性有著更高的要求。AR、VR和AI等時下最火的黑科技元素,是值得被品牌所利用的。這些都能幫助我們的品牌主更好地推出創新的互動形式,觸達Z世代的感官,真正激發他們參與的興趣,從而 “火出圈外” ,達成實效轉化。
QQ廣告也了解到年輕人的“吐槽”文化,好友間的“吐槽”交流是他們的一種情感表達。在與運動飲料品牌脈動的合作中,便利用了QQ運動智能調取用戶步數,結合Z世代喜歡的“吐槽”方式,創造“咸魚”話題,刺激用戶自主傳播,有效擴大品牌在年輕群體中的知名度。
讓年輕人在“吐槽”中玩起來,QQ運動與脈動激發年輕人運動欲
而在品牌主們使盡渾身解數的世界杯營銷期間,QQ和QQ瀏覽器廣告為可口可樂順利搶占了用戶注意力的“C位”。通過創新AR技術,QQ廣告邀請消費者掃描瓶身pick自己支持的國家。這一與眾不同的互動形式,直擊Z世代用戶的勝負欲,促使他們自發在社交平臺上曬出戰隊,進一步擴大品牌在年輕群體中的聲量。
QQ AR 黑科技讓品牌在年輕人社交營銷中突圍而出
立足于QQ生態對于海量Z世代群體的廣泛覆蓋,依托對于Z世代深刻的三大營銷洞察, QQ廣告未來將不斷通過新興的技術手段、多元化的創新產品形態和強社交場景,幫助品牌方更好地解鎖年輕化營銷姿勢,助力品牌方高效“圈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