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5、16日,2019中國服裝大會于深圳龍華區大浪時尚小鎮召開,圍繞“把握新機遇 邁向高質量”這一主題,大會旨在與服飾品牌共同探討中國服裝行業在新時代發展的創新思路。其中,在騰訊廣告的專場平行會議上,騰訊廣告消費品中心本土日化服飾行業總監金苔與騰訊廣告消費品中心服飾行業負責人杜文戰,以“數字時尚,智慧并行”為主題,分享了互聯網浪潮下服飾行業的機遇與挑戰,從品牌建設、渠道拓寬、運營提效三大維度深入解讀騰訊數字化布局帶來的行業智慧升級,并以鮮活的實戰案例為行業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營銷解決方案。
浪潮已至:搶占先機從擁抱“數字化”開始
大會上,金苔為大家展示了現今服裝行業的市場情況:“服裝行業的市場份額差不多是20774億,增速是7.8%左右,其中電子商務領域達到了6627億,交易額同比增速達36.2%。這個數字代表互聯網浪潮不是已經來了,而是已經開始拍打和侵蝕我們以往對市場的定義。”在互聯網浪潮下如何應對跌宕起伏的行業之變,成為了服飾品牌的必修課。
騰訊廣告消費品中心本土日化服飾行業總監:金苔
萬變不離其源,無論外界如何變化,幫助品牌完善自身建設是應對浪潮的根本。騰訊連接著中國網民數字生活的方方面面,憑借自身數字化連接、大數據營銷等領先能力,幫助服飾品牌找到最想要的受眾人群,助力品牌獲得更有效的曝光。
不僅擁有強大的連接力,騰訊同樣擅長以優質的內容實現營銷“破圈”。從游戲、資訊、視頻、音樂、動漫、體育等多維度領域引領年輕新勢力,通過IP多元形態運營讓粉絲“嗨點”不斷。在用戶體驗方面,領先的科技不僅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更優化了商業體驗。無論是跨次元、跨空間的AR互動還是AI智能應用,無不以創新技術和用戶玩在一起,讓營銷變得更有趣。
在渠道方面,騰訊也并未固守陳規,以小程序為核心有效拓寬用戶的體驗通道,幫助服飾企業構建.com2.0全新業態打開新的營銷場景。據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Q2,微信小程序的日活躍用戶已超過2億,2019年8月Top100微信小程序類別分布中,購物類以高占比位居第二,2019年1月小程序自營商城交易金額同比增長7.5倍。不難看出,隨著普及率的提升,小程序已然成為網購的熱門新渠道。“我們借助小程序為品牌在騰訊體系內搭建官網2.0,它的作用是可以幫助消費者了解企業信息,甚至可以直接購買。”杜文戰在分享騰訊關于產業互聯網的構建時,向與會來賓詳細介紹了騰訊以小程序為核心,由官方店鋪、官方導購、社交裂變構成的規?;灰椎娜浪接驑I態合集。
騰訊廣告消費品中心服飾行業負責人:杜文戰
無論是新品快閃店、尖貨精品店、官方旗艦店,亦或是導購微商城、線上云店,豐富的小程序功能模塊與亮點模塊,在拉動用戶消費的同時為服飾品牌提供了更多玩法,助力品牌高效連接客群;而上新預售、c2m定制、門店預約、游戲攢積分等多樣化的創新功能,有效推動用戶體驗升級,為購買過程注入更多樂趣;此外,社交帶貨與直播種草,讓好貨分享隨時發生,通過社交裂變有效拉動消費需求,從而實現品效合一。
在騰訊數字化生態下,服裝零售業態新勢能應運而生,不僅打破與用戶的壁壘,更通過打造全新的消費場景與消費體驗構建優質業態,為服裝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創造出更多可能。
智慧拓客:私域+公域立體化觸點搭建吸粉全鏈
品牌、渠道固然重要,靈活、智慧的拓客運營,也是服裝品牌摘得“零售金牌”的金鑰匙。演講中,圍繞拓客方式,杜文戰、金苔展示了騰訊搭建的“吸粉全鏈”,使得“私域”與“公域”流量更加全方位、立體化觸達用戶,并依托CRM實現消費拓客閉環,向嘉賓們詳細介紹了對于私域流量運營打造的線上線下雙向策略。
線上線下的陣地互通可助力品牌打通O2O流量,以支付、線下掃碼領取會員卡的形式,留住“過路客”;而模塊信息、社交拼團玩法則讓品牌巧妙借力微信的社交功能實現對粉絲的復購力激活,通過二次觸達、刺激裂變等形式,撬動用戶的購買欲。
在終端店面,導購的價值被進一步重視與闡明。杜文戰在會上分享道:“我們把目前市面上好的導購模式分為三類,一種是話題專家,由‘專業人士’引領,組建高粘性移動社群,發布高質量內容;第二種是購物助手,利用社交為顧客提供商品/活動信息,以及便利服務;第三種是私人伙伴,導購進一步成為顧客生活的一部分,提供個性化專屬互動。”基于此,導購可在不同模式下向消費者提供定制化服務。
通過社群維護,導購可以借助資訊分享、聊天互動等形式留存高粘性用戶;門店缺貨斷碼時掃碼線上購,通過導購綁定實現業績復計;企業微信的應用,更能幫助導購輕松溝通,幫助規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可以有效避免離職帶來的客群流失;而企業微信與小程序共同打造的WeMall,則讓導購跨越時間與空間的界限隨時隨地營銷,實現銷量突破性增長。
“以數字化為時尚,以智慧化為武器”,騰訊勇敢面對互聯網浪潮,以數字化布局推動行業智慧升級,致力于為行業每一環提供更為智慧化的解決方案,為變革中的服飾品牌提供更廣闊的視野。
本文圖片全部來源于:騰訊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