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進入2018年全球資本市場,那應該是“哀鴻遍野”。當年初中國股民在嘲笑從21000刀暴跌到7000刀的比特幣泡沫破滅之時,大概他們不會想到上半年的a股也一口氣跌回到16年初水平的2800點,如果再看長遠一點,這也是十年前的水平。
既然投資不行,那理個財獲取固定收益總可以吧?不好意思,據相關數據,6月1日至7月12日的42天內,全國共有108家P2P平臺曝雷,包括國資背景和上市公司。隨著強監管的新常態形成,互聯網金融新貴也早已從17年開始擁抱變化轉向與傳統金融機構合作做技術賦能。
然而即便境況如此慘淡,但似乎“金融”這塊香餑餑從來不乏追求者,眾所周知BAT各自擁有估值數百億的金融集團,而目前隨著今日頭條悄然進軍互金領域,并稱TMD的三小巨頭也都齊聚一堂。
美團早已推出支付從互金入口切入而后基于推出信用卡和借貸業務,滴滴則于前不久推出滴水貸和金桔寶意圖把流量進行借貸和理財變現,而動作最慢的今日頭條目前只在錢包里上線了放心借和今日股票熱點兩個金融業務,也盛傳其保險業務也已經籌備良久。
雖然都是做金融變現,TMD所擁有的優勢和選擇的路徑不盡相同。美團和滴滴的優勢在于都擁有小額高頻的支付場景,而今日頭條的優勢則在于擁有海量的用戶畫像數據和其精準的推薦算法。
從大趨勢看,互金的下半場一定是分工更明晰的,前端流量獲取提升效率交給互聯網公司,后端授信風控催收資產管理等專業活交給傳統金融機構。鑒于不差錢也差錢的頭條所擁有的數據和技能,其后發優勢不可小視。
美團滴滴賣的還是流量硬廣
互聯網流量變現無非是賣品牌廣告或是轉化廣告,對于金融業務變現來說,當然轉化才是實打實的,一個客戶的獲取成本上百元也在所不惜。
市面上大多互聯網產品給金融業務導流的方式也都大同小異,要么是閃屏、banner 等硬廣投放,要么就是結合自身的高頻場景做場景營銷,要么就放進內容流里做推薦,顯然其精準程度是從前者往后者遞增的。
美團和滴滴的優勢在于擁有小額高頻的支付場景,因此在用戶結算、收發紅包等高頻場景中投放與之相關的消費貸、消費分期等金融業務是相對合理的,而由于有需要支付的場景一定程度滋生出沉淀到錢包的資金,這也能成為理財、保險業務的依托點。
當然,上述的流量和場景優勢已經是大部分中小互聯網公司難以企及的,但僅憑如此,美團和滴滴依然難以分得互金這塊大蛋糕。可見的原因包括但不僅限于以下幾點:
1.賣的本質上依然是硬廣。即便基于高頻場景做營銷,其實不過是增大了金融產品的曝光量,如果沒辦法實現千人千面推薦或是開發出極具差異化的產品,那依然只會是低轉化的流量廣告。然而抱歉的是,兩者似乎滴滴美團都并沒有做到。
2.難以沉淀用戶資金。做資產端業務的基礎是需要有理由把用戶的資金沉淀下來。余額寶之所以應運而生,是因為大量用戶有淘寶購物需求,而起初作為中介的支付寶逐步發現只要規模足夠大,過程現金流也能產生很大的價值。那么,對于用戶而言,把錢放在余額寶能增值還方便用于消費,何樂而不為?由于支付已經被微信支付寶壟斷,理財產品也沒明顯利率優勢,用戶也沒什么理由把錢放在美團滴滴。
3.沒提供任何用戶價值。由于美團滴滴自身并沒有多少金融牌照,在金融科技相關的技術上也沒有如阿里云、騰訊云這樣的優勢,只能充當金融產品的營銷渠道。實際上在這里買金融產品使用金融服務既不全(多種選擇)又不精(精準推薦)也不獨(獨家發行)還不賺(更好利率),實在難以有充分的理由讓用戶買賬,這可能才是最大的難點。
美團滴滴難以做好的,今日頭條是否有把握做好?對于進軍金融變現的傳聞,頭條官方一直不予置評甚至拒不承認,一方面估計迷信數據的頭條估計還在賽道和策略上內測調優,另一方面則可能還在積累勢能等待時機。
需要基于算法的想象力
《大數據時代》告訴我們,在未來數據獲取成本越來越低,一切行為都會被數據化的時代,最關鍵的能力應該是對大數據乃至于全量數據應用的想象力。
當看到今日頭條試水金融業務變現的資訊,基本不假思索就能想到頭條的做法不外乎于利用已有的行為數據給不同的用戶群精準推薦合適的金融產品。所謂合適,一方面是符合個性化用戶需求適配用戶自身條件的,另一方面是轉化率高的熱銷產品。以此來滿足幫助金融產品廣告主更高效獲取客戶的需求。
但當我打開藏在個人中心的錢包時,它的一個叫今日熱點股票的小產品卻讓我眼前一亮。“通過頭條智能大數據模型,及時追蹤市場熱點題材板塊...”影響股票價格的短期因素主要是供求關系、資金流向,頭條基于自身成熟的算法和數據處理能力來做特點股票推薦,頗有另辟蹊徑之感,也確實給投資者帶來了一定的獨特價值。
由此可見,基于自身的法寶,頭條確實可以比滴滴美團做得更有特色。有兩個潛在的方向可以拓展:
1.需要基于算法的想象力,推薦算法和大數據挖掘可以用于推薦股票,是否還可以更巧妙地推薦合適的保險、理財?畢竟這些金融產品都已經是琳瑯滿目卻又容易讓吃瓜群眾云里霧里。保險的背后有醫院,理財的背后有P2P公司,這里是否也存在為用戶提供推薦和甄別的空間?
2.構建獲取財務數據場景,頭條的算法能力毋庸置疑,頭條擁有的行為數據也可謂海量,但問題在于以目前頭條系的文娛類產品,主要能獲取的還是用戶的興趣類、社交類數據,但做金融業務的基礎是其財務數據。文章打賞、問答打賞、知識付費等都是可以基于內容延伸的C端付費業務,進一步構建類似的場景來培養用戶的付費習慣并獲取其財務相關的數據顯得尤為重要。
總的來說,今日頭條似乎具備走出一條別樣金融變現之路的條件,就看它是否有足夠的想象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