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專業SEMer,不跳幾個坑,怎能成長為一名專業的競價員。但既然知道是坑,那我們為什么不避免呢?作為一名SEMer,你們只知惡意點擊是個大坑,但你們可知“數據分析”中也有坑。
不過,與其說坑,到不如說是誤區。做好數據分析,可以讓我們后期的優化工作事半功倍;而避免數據分析這幾個誤區,可以讓我們的數據分析效率事半功倍。所以~正文開始了啊,請大家對號入座。
誤區一:優化是為了對話?
前兩天,我們客服部和競價部又開撕了。
客服部:你們引來的流量太垃圾,聊半天直接說句謝謝走了,連條線索都沒留,意向程度都太低了,耗時耗力。
競價部:客服不就是聊天的嘛。競價推廣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讓用戶產生對話,從而產生購買意向。況且,只有先聊了才有可能將用戶轉化;如果連對話都沒有,那還談何轉化?
一個嫌棄流量意向低,另一個卻認為有對話就不錯了,還挑三揀四。各位看官,你們說:客服和競價,誰對誰錯?
那這就需要我們先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們分析數據、優化賬戶,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提升對話?還是轉化?
顯然是轉化,那我們就不要為了對話而優化。競價員和客服是相輔相成的。優化賬戶不僅僅只是為了提高對話,更多的為了形成轉化;而毫無意向的流量只是在浪費客服的時間,對轉化毫無益處。
所以,在競價推廣中,我們要能夠明確:我們要獲取哪些詞?比如我的目的就是第一階段詞,通過大流量以及超多的對話,來從中開發、篩選意向客戶,那么客服就不要嫌麻煩;畢竟第一階段的詞用戶雖意向程度低,對產品疑問多,但流量還是極大的。
誤區二:以某天數據為分析依據
假設,賬戶中某個詞突然引來三個流量,并且都產生了對話。
那么,你會如何對待這個詞?放量?加價?小編只能說這種操作沒有問題,但更優的解決方案是:保守放量! 要記住:不以某一天的數據作為數據分析的依據。某一天的數據,它是存在一定偶然性的。
比如我站在三樓往下拋硬幣,拋了10次都是正面,我們能說:從三樓往下拋硬幣正面的概率為100%嗎?顯然是不能的,因為其測試基數是極低的,不具備參考性。但當我們拋1萬次時,甚至1億次時,結果就另論了。
所以,數據分析一定是基于大量的流量基數,而不是單憑某天的數據就進行審判。
誤區三:不明確數據分析的時間節點
在看到誤區二時,我們說了數據分析要擁有一定的數據基數,否則是沒有意義的。那么,“你會選擇多長時間,進行一次數據分析”?
我想大部分人都會選擇一個月,或者2周。其實用足夠長的時間去分析是沒有錯的,但賬戶是不斷調整的,需要我們及時根據數據去修改其發展方向。比如某個關鍵詞現在的出價是10元,但是它的均價是15,于是便有人認為系統出錯了。點擊價格怎么會比出價還高。但當我們搜索歷史操作會發現這個關鍵詞出價在一周前是20;所以,周期1個月時間有點微長,2周勉強可以接受,而最優的是一個星期為一個周期,這樣也會比較容易統計上次調整后的效果。
誤區四:盲目相信頁面停留時間
對于競價來說,頁面的跳出率和停留時間都是衡量頁面是否受用戶喜愛的重要標準。
但用戶停留時間長,并不代表這個頁面內容較為吸引用戶,恰恰有可能用戶只是忘記關閉頁面。所以,盲目相信頁面停留時間是不可取的。
競價推廣最終的目的是對話、轉化,那么真正能衡量一個頁面的完美度,還是用戶的對話率啊。所以,不全信數據,也不全依賴數據,數據只是幫助我們優化賬戶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