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網絡廣告,網民腦海中浮現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各種彈出窗口、全屏廣告、浮動廣告等等,這其中甚至還有一些帶有虛假和欺騙性質的廣告,網民稍微不留意就會“中招”。很多針對網民的調查反饋顯示網絡廣告的地位就像是大街上的牛皮鮮廣告一樣,令人反感。當然論廣告本身其實并沒有過錯,用戶也并不討厭廣告(低質廣告除外),歸根結底讓用戶討厭的是那些與自身不相關的廣告。
那么有人就會問了,如何讓網絡廣告更加與用戶相關呢?答案就是個性化。所謂的個性化網絡廣告就是精準化廣告,即針對不同的人展示不同的廣告。如何實現真正有效可行的個性化廣告依舊是互聯網公司和廣告主值得思考的問題。在這方面Google一直走在探索的前端,并不斷推陳出新。比如早前Google的用戶行為定向廣告,而最近 Google又新推出了廣告偏好設置則讓網絡廣告個性化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那么Google是如何探索個性化網絡廣告的呢?
1、分析網頁相關聯的個性化廣告
互聯網最初階段是采用粗放型的展示,就好比在大街上散發廣告單頁或者路邊的廣告牌,直接將廣告固定在一個頁面讓人家來觀看,比如早些時候的門戶網站就是如此,根據時間來進行銷售,或者按每日、每周投放成本收費。因此無論是從有效展示率還是轉化率來說,這樣的效果比起精準投放模式要差很多。而Google展示廣告則會根據您瀏覽Google展示廣告網絡中的網站或合作伙伴網站時所查看的網頁內容來向您展示廣告。比起粗放展示它是把廣告推送到了可能會感興趣的人,而不是等客戶自己找到你的廣告。這種針對廣告所處的網頁的內容進行投放類似廣告的嘗試是其個性化探索的第一步。
2、從被動到主動的個性化廣告
雖然Goolge在展示廣告中使用了新技術使廣告展示更有針對性,但其還是無法滿足個性化廣告的需求。因此 Google 開始采用基于用戶興趣和基于用戶行為的廣告投放。
基于用戶興趣的廣告
讓用戶主動選擇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征,然后廣告平臺根據用戶自己主動提交的信息來篩選、定制和推送廣告。即用戶可以通過自行定義自己的興趣來與廣告的關鍵詞進行匹配,從而達到廣告的個性化。其中 Google 的廣告偏好設置就是這樣一個編輯用戶自己興趣范圍的工具,此外還可以利用它來開啟、停用或屏蔽某些廣告主的廣告。這樣,用戶得以控制他們不感興趣的某些廣 告,同時廣告主不再用向不感興趣的人展示廣告,省去該項花費。基于用戶興趣的廣告屬于主動的訂閱模式。更具 Google 官方的統計信息顯示,啟用個性化廣告模式后用戶看到的廣告要少 4%,同時點擊廣告的可能性要高 32%。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基于用戶興趣廣告則更多的是針對用戶,它實現了普通用戶對于廣告的控制力。

(用戶只要點擊這個關閉圖標,就不會再看到該廣告系列中的廣告)
基于用戶行為的廣告
廣告平臺通過用戶本地瀏覽器的Cookies文件來搜集用戶的信息以及跟蹤用戶在網上的瀏覽情況(尤其是廣告瀏覽或點擊的情況),統計和分析某用戶的行為特征,然后對用戶信息和行為特征進行分析判 斷,然后再根據分析判斷的結果來對用戶進行歸類。簡單的說就是廣告平臺通過用戶的行為來對用戶進行揣摩,判斷他/她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可能會對哪一類廣告感興 趣,從而針對性地在今后用戶瀏覽的地方、發送他可能感興趣的廣告,以期提高廣告的精準性。基于用戶行為模式更多的是針對廣告主和廣告商的行為
但無論是被動還是主動的個性化廣告模式都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基于用戶行為的廣告一旦遇到客戶清理Cookies文件,那么很多精準性投放都需要重新搜集用戶信息。又例如基于用戶興趣的廣告需要一個 Google 賬戶,并且只有處于登陸狀態才能管理并實現這些自定義設置,并且一旦更換瀏覽器或電腦或退出賬戶后也無法實現個性化定制效果。
最后是關于隱私的說明,個性化網絡廣告的基礎是盡可能多的去收集用戶的行為數據和特征信息(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的),而這與用戶的隱私是相悖的。因此針對對隱私敏感的用戶Google提供了可以停用個性化廣告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