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網絡推廣中,社交媒體作為其中一種營銷渠道,有不少企業會質疑它的效果。很多外貿企業做Facebook、Instagram一年下來一個詢盤都沒有,特別很多從事B端業務的老板跟我反映,辛辛苦苦一年下來,別說成交了,連粉絲都沒幾個。
其實要想輕松玩轉社媒營銷,老板、外貿經理們應該要從根本上理解社媒營銷的特征與優點,明確它在整個營銷規劃中的具體定位,再有針對性地做內容、投放。
一、選對渠道,拿好詢盤
社交媒體在外貿營銷中最讓B端老板們詬病的就是“獲客問題”,很多老板調侃道:做社媒沒互動、沒粉絲、沒詢盤,簡直就是“三無”。我也為很多企業的社媒賬號做過診斷,確實有好一些慘不忍睹,不僅內容上有問題,在本質上,很多企業甚至選錯了社媒渠道。
海外社媒渠道有非常多,Facebook、Instagram、領英、YouTube等等,精心打磨的營銷內容,如果選錯了傳播的渠道,那同樣也無法帶來理想的效果。
例如說,領英作為職場人的社交媒體,聚集了各行業的專業職場人士,在上面的專業化屬性會更強,因此對于現在潮流的新能源行業、工業機器人行業非常契合。
工業機器人品牌艾利特(Elite Robot)在領英就有著1.1萬以上的粉絲,而且在其發布的貼文中也能看到有粉絲直接發出詢盤,這是非常有效的社媒被動營銷。
而在YouTube上,由于是專門的視頻平臺,因此更適合一些復雜的機械行業,能利用視頻講解產品特征,將復雜難操作的機械用視頻講解清楚。例如下面是一個服裝機械企業在YouTube上的視頻,除了播放量達到40多萬以外,在評論區也有很多直接問價格、購買途徑的詢盤。
再說到我們個人常用的Facebook、Instagram等社媒渠道,就會更適合一些美妝行業的外貿企業,因為這些社媒上有很多美妝網紅,她們本身作為網紅若要將粉絲更直接地變現,可能會自建美妝品牌或者帶貨,因此非常需要價格適合的美妝供應商,這就是美妝企業的機會。
進入俄羅斯市場有VK;繪畫藝術類產品有Pinterest;00后目標群體可以通過TikTok切入,每個渠道都有自己的特性,假如僅僅是要將品牌信息傳播出去,那有曝光的渠道我們都可以選擇,但是要想有詢盤,就要根據目標適用人群選擇更高效的社媒渠道才行。
二、更低成本,更多流量
從傳播來看,企業可以借助多個社媒渠道進行品牌曝光,提高企業知名度,而更關鍵的是,這樣的曝光是“低成本”的,企業只要有搭建社媒主頁都能發布內容曝光。
1、低成獲取曝光
很多企業的社媒賬號中有許多客戶粉絲,這些粉絲在平時并不會有積極的互動,就像我們的朋友圈一樣,客戶一直會默默關注我們的內容,不管是發布新品還是宣傳品牌,這些內容其實都能被客戶所看到的。
相比于在阿里國際站甚至投放廣告來說,發布社媒內容的成本非常低,隨著隨著內容不斷發布,不斷地在客戶面前“混臉熟”,我們更可以不斷積累品牌在客戶心中的形象,將粉絲真正轉化為我們的訂單詢盤。
2、低成本獲取流量
再者,我們看這些低成本曝光還能帶來什么作用呢?實質上來講,社媒更多的曝光為獨立站帶來了更多的流量。
例如包裝打印巨頭——WestRock,不僅專精做領英的渠道,更是在各個社媒中都有布局,每個渠道上匹配不同的優質內容,塑造出綠色環保、專業度高的品牌形象,同時在每個社媒主頁都會連接獨立站,讓更多的客戶進入獨立站了解詳情。
三、傳播口碑,塑造品牌
短期看詢盤,長期看品牌。前面我們講的獲客、曝光、流量,都是外貿企業對于外貿渠道非常實際的期望,然而我們把眼光拉長,社媒更為關鍵的作用是不斷分裂傳播品牌,傳播口碑,達到“口碑營銷”的作用。
口碑營銷在于鼓動客戶為品牌傳播良好的評價,從而讓更多的顧客通過口碑了解到產品與服務,達到拓客的作用。社媒渠道上有權威大V、產品測評、轉發推薦,正是品牌口碑營銷的最佳陣地。
在YouTube上有一個頻道叫做“Blendtec's Will It Blend?”,這是美國的一家攪拌機品牌創建的YouTube頻道。以“不同物品能被攪碎嗎”為核心,展現使用自家產品攪碎iPad、熒光棒、鐵撬棍等物品的有趣視頻。
這樣具有趣味性,同時又能展示產品性能的內容自然能得到瘋狂傳播,其中不少視頻達到千萬以上的播放,產品營銷額在短時間內增加了700%。
總結來看,社交媒體對于B端企業而言,作用并不會遜色于C端企業。短期上能助力獲客,低成本獲取曝光、流量,長遠上能傳播口碑,作為橋梁連接品牌與客群,在海外營銷中非常值得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