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過來,沉浸近日,為提升橫版視頻觀看的用戶體驗,西瓜視頻上線了橫屏沉浸流功能,即在橫版全屏觀看狀態下,可通過上下滑動屏幕切換視頻內容。配合橫屏沉浸流功能的上線,平臺同步上線了橫屏沉浸流品牌廣告資源。
內容與商業,“注意力”和“排異性”的困境
早在圖文資訊時代,原生于內容信息流的廣告形態就將營銷帶入了“注意力經濟”的新賽道。而這一模式被西瓜視頻應用于短視頻生態,將信息流視頻廣告演化成為LighTVC和Native V這兩種形態。其中,LighTVC的核心形式是快速、精準、敏捷,可以在前幾秒就把廣告主的賣點打出去,更好地在信息流里傳達品牌主張。而時長可達90s的Native V則更加強調原生,更符合西瓜視頻的產品特點和內容場景,適于傳遞品牌理念,贏取用戶的高度認同。
目前,西瓜視頻已有一鏡到底、開屏、信息流廣告、視頻后貼片、固定位等主打覆蓋廣度的產品;基于頻道的焦點圖、頻道Banner和頻道icon等主攻興趣圈層曝光的產品;以及任意門、魔法卡等結合創意去和用戶做深度溝通的產品。其中,強碎片化、高沉浸感的短視頻信息流廣告業已成為廣告主的重要選擇。而如何平衡用戶體驗和企業收益,仍是懸在平臺頭頂的 “達摩克利斯之劍”。
究其原因,是在如今信息爆炸,萬物皆媒的時代,用戶全天候都被海量的資訊信息包圍,注意力被無限切割。由于邊際效應的影響,廣告價值呈現遞減趨勢,同時用戶對品牌廣告的抵觸心理也變得越來越強。當現有的創意形式和技術形態并不能保證用戶消化等量的品牌內容,同時我們更陷入一種全新的營銷困境——是應該加大馬力,吸引用戶的注意?還是保持克制,在不打擾用戶的同時,將流量和營銷價值拱手讓人?
想必這都不是廣告主樂于見到的。營銷需要進化,廣告需要更加有價值。
那有沒有可能通過優化信息流廣告的曝光機制,讓平臺內容和品牌價值“無縫銜接”,最大化降低用戶對廣告內容的“排異反應”?這樣,從改造用戶的播放體驗層面,可以說找到了一條釋放視頻媒體營銷價值的“捷徑”。
原生廣告的“全幅”時代,讓廣告“橫著走”
橫屏沉浸流,是一次橫屏短視頻內容消費場景的升級,也是一次對優質內容專屬展示場景的回歸。
從視覺傳達來看,橫屏視頻能夠表現的內容更多,細節更豐富。左右延展的“邊界”,更利于喚醒用戶對優質內容的肌肉記憶(類比影院、劇院),讓用戶能夠自動地收攏注意力,調整到“沉浸式”狀態。而西瓜視頻的內容以PUGC視頻為主,天然地適配于這樣沉浸式體驗。橫屏和沉浸流之間,可謂是天造地設,順理成章。而原生于橫屏信息流的沉浸流廣告,更是以此對用戶注意力的“定點爆破”。
能夠全屏播放的視頻廣告,時長不限,可充分展示產品信息,且極具視覺沖擊力。
廣告展示緊隨滑屏行為,自動有聲播放(不受網絡環境限制),打造極致原生體驗,傳遞無干擾。視頻也可通過自動連播的方式與短視頻內容無縫銜接,解放雙手,讓品牌信息更完整觸達。
立足于巨量引擎的推薦機制靈活投放,精準定位用戶的內容偏好,更容易幫助廣告主找到合適的TA,實現“相見歡”的營銷轉化。
此外,橫屏沉浸流支持按照廣告投放周期設置1~N次頻控,減少過度曝光對用戶的干擾。最大限度地保證品牌信息的精準傳達和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