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鐘賣出3萬單價19.9元的兩面針牙膏,總銷量過10萬單;59元的七匹狼男士保暖內衣10幾分鐘賣出近10萬套;售價658.9元的小米紅米6手機,1萬臺秒沒;9.9元包郵的紙巾,36秒賣出3萬單……11月6日的“快手賣貨王”活動的成績單讓無數人震驚不已。
而提到短視頻,另一短視頻巨頭抖音自然也不能拉下,其發展同樣格外迅猛。11月8日,在烏鎮舉辦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字節跳動黨委書記、副總裁張輔評宣布:截止到今年10月,抖音國內日活躍用戶(DAU)已經突破2億,月活躍用戶(MAU)突破了4億,并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抖音海外版TikTok在很多國家實現突破,整體國際化進展順利,高速增長。
1、不同的發展歷程
據公開資料顯示,快手誕生于2011年3月,前身為快手GIF,是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一款制作GIF圖片的應用。2012年11月,快手從純粹的工具應用轉型為短視頻社區,用于用戶記錄和分享生產、生活的平臺。2014年,快手GIF正式更名為快手,同時也是2014年,快手用戶首次突破3億。2016年,一篇名為《殘酷底層物語:一個視頻軟件的中國農村真相》的文章在社交網絡上廣為流傳,快手這一軟件徹底引起了整個移動互聯網圈的關注。2017年年底,快手完成轉型,注冊用戶突破7億,活躍用戶數超過1億,每天產生超過1000萬條新視頻內容。今年10月,嚴強介紹,快手目前日均活躍用戶數達到1.3億,日均使用時長超過60分鐘,每日產出的UGC(用戶生產內容)超過1500萬,原創短視頻庫存達到70億。
快速發展的移動互聯網行業,向來不會論資排輩。與快手相比,抖音的起步也晚了很多,單背靠今日頭條這顆大樹,短短一年多時間其便迅速崛起。2016年9月,抖音正式上線。在2018年春節期間,抖音的月活數更是經歷了“暴漲”,由不到4000萬上升至近7000萬。今年6月份,抖音國內的日活用戶就已經突破1.5億,月活用戶超過3億。10月,抖音國內日活躍用戶(DAU)已經突破2億,月活躍用戶(MAU)突破了4億。不知不覺中,抖音儼然已異軍突起,在體量上與快手旗鼓相當。
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現在,短視頻領域快手和抖音兩位大佬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局面。而歷來VC只看得上這個行業第一、第二名。因為在激烈的商戰中,老大、老二都有勝出的可能。而最后失敗的很有可能會選擇被勝利者并購。這樣的例子并不鮮見,例如,分眾聚眾,趕集58同城,滴滴快的。對于快手、抖音而言,顯然都想成為那個主動者。
2、硝煙四起的廣告大戰
資本永遠是那只推動市場競爭的幕后操縱者。
在2017年,成立僅一年的抖音與快手一起掀起了一場大規模的宣傳戰。一如當初的58同城、趕集網紛紛斥巨資砸在廣告上,通過不斷放大聲量來擴大自己的優勢。
春節期間,快手與抖音正面交鋒:2月14日-2月17日,快手發動攻勢,豪撒6.6億拜年紅包,除夕當天斬獲1.1億日活用戶;抖音不甘示弱,聯合何炅、王嘉爾等12位明星發送紅包,營銷活動層出不窮,使得日活躍用戶規模超6500萬。
不僅如此,在綜藝、電視節目也成為兩者交鋒的重要戰場,快手選擇了成為《奔跑吧第五季》、《吐槽大會》、《中國新歌聲第二季》、《聲臨其境》等綜藝節目的贊助商和合作伙伴;
抖音同樣不甘示弱,選擇與《春風十里不如你》、《快樂大本營》、《明星大偵探》、《明日之子》合作,并成為《中國有嘻哈》的官方音樂短視頻App。一系列的廣告下來,似乎兩者還是平分秋色。
3、商業化對決
除了四處出擊,大打廣告戰之外,商業化也逐步被兩家提上日程,畢竟內部造血能力才是兩者比拼的真正實力。
Questmobile的數據顯示:截止今年6月,短視頻用戶月總使用時長占比從2.0%漲至8.8%,用戶總使用時長增長至7267億分鐘,已經接近長視頻的7617億分鐘,到10月底,預計短視頻的總時長已經超過長視頻。
流量即真金白金。短視頻用戶和消費時長的增長帶來的是行業營收增長的可能性,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年長視頻行業收入規模達952.3億元,其中廣告市場的規模為440億。
2011年成立的快手一直保持著克制之勢。之前,直播一直是快手的主要收入來源。2017年3月,快手開始陸續上線了信息流廣告、粉絲頭條、商業號、矩陣號、快手小店等商業化功能。快手的廣告僅有10%的用戶可以看到。
10月30日,快手營銷平臺上線,這是其第一次正式的商業化運作。其此次上線的營銷平臺,包括快手廣告和快手商業開放平臺兩大部分,相關的產品有信息流廣告、品牌標簽頁廣告、粉絲頭條、快接單、快手小店、子母矩陣號、商業號等。其中,信息流廣告和話題標簽頁廣告主要針對品牌廣告主,而粉絲頭條既可以針對品牌廣告主的商業號,也可以針對想要通過快手平臺展開商業行為的主播或網紅。而快接單、快手小店等則是幫助內容創作者進行變現。
與快手不同,抖音的商業化來得很快,成立一年就開始了商業變現。畢竟今日頭條已經在信息流廣告上有了深厚的積淀。今年8月,“抖音廣告助手”微信公眾平臺推文稱,抖音認證MCN/星圖服務商合作以及認證計劃正式開啟,滿足資質要求的機構可通過相應申請通道提交申請。抖音認證MCN /星圖服務商可獲得平臺運營的專屬指導和商業化變現支持,實現擴大自身影響力、提高商業化效率的目標。據悉,抖音認證MCN主要負責達人資源儲備與達人運營,在商業項目中配合星圖服務商協調達人,促進訂單的完成;星圖服務商主要負責視頻的內容策劃、執行拍攝、后期制作,以及線上活動發起等。
同樣是在今年10月30日, 抖音再放大招,在公布了系列藍V產品功能與抖音藍V長期成長計劃,目標是建設企業以及企業自媒體的營銷新陣地。
“這兩款產品本質上根本不同。只是在前往各自終點的路上碰到了一起。”宿華對抖音和快手的競爭曾這樣說。而從來著的運營思路來看,兩者也的確走向了不同的方向。但是隨著流量紅利逐漸消失,誰能夠抓住用戶的眼球,誰能夠更好地幫助品牌實現曝光,這都直接決定著產品能否獲得更長久的發展。
“短視頻的風口已經到來!”事實上,在短視頻這個賽道上,除了快手、抖音兩大巨頭外,互聯網巨頭們也陸續入局:騰訊“復活”微視,領投快手;阿里文娛布局土豆,轉型短視頻;百度投資人人視頻、上線好看視頻;淘寶短視頻也蓬勃發展。未來,究竟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或許快手+抖音,才算是完整的短視頻下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