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快手算法分發?和我們做的快手內容視頻有什么關系?
二、打造內容和賬號的“三把尺”之一:
用屬性定義自己,建立人設、明確主體與行為。
三、包裝上的具體建議。
算法分發與內容的關系
導語:“好”的標準被重新定義。
從前內容分發機制是人工分發為主。當時優酷等等平臺建立起來,很缺內容,除了采購的內容外,平臺用戶生產的內容由人工編輯審核。
也就是說,編輯基于一定的經驗,判斷你的視頻內容是否優質,投放后有沒有可能給他完成播放、有效互動等KPI。而按照人工編輯的經驗,一條視頻好不好,判斷標準無非有兩點:
① 定量的:是否高清?制作精良嗎?時長足夠嗎?
② 定性的:個人感受,有意思嗎?然后猜測,放上推薦位,如果得到正反饋,下一次被編輯推薦的可能性更大。
現在我們看到的快手等平臺的內容,在清晰度、拍攝精良程度可能都無法被傳統的人工編輯認可。然而有可能這支幾十秒的視頻,就達到百萬千萬的播放,而且是推薦給了喜歡這類內容的潛在觀眾。
所以,這個時代,“好”的標準被重新定義。
低成本制作的視頻也有相當可觀的高流量
到底什么是好視頻?下里巴人就一定好嗎?陽春白雪就一定不好嗎?都不一定!誰來決定這個好與不好呢?
答案就是適應平臺+滿足目的。
也就是,你的內容能否被這個平臺認可和傳播,以及傳播后是否實現了你的目的,包括銷售賣貨、人氣、直播打賞收入、社交等。
猜猜:誰播放量更高?誰粉絲數最多?
用屬性定義自己
導語:打造內容和賬號的“三把尺”之一:用屬性定義自己,建立人設、明確主體與行為。
有沒有什么科學的方法能夠在這個新環境下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機制,讓做出的視頻內容更容易受歡迎,讓廣告能夠更有效地觸達流量呢?
通過幾百個大號的制作、運營和測試觀察后,我們總結出策劃、拍攝、制作、包裝、運營、轉化的方法。
簡單來說,打造好的內容和賬號,需要“三把尺”,他們分別是:用屬性定義自己,用內容表達自己,用運營適應環境。
當你要開始做一個賬號時,用這三把尺量一下自己,就能顯著提高傳播效率。
1.“人設”打造
在你開始打造自己的賬號前,先要做好這樣的心理準備:養成游戲開始了,你要把快手當成自己的社交平臺,真實地生活在上面,表達的內容是帶有自己心血、技能和個人趣味的。
如何讓機器和觀眾能“認識”自己呢?那就是建立“人設”。
如果你仔細理解了上一課我們介紹的快手算法,你就能更容易地理解,建立一個好的“人設”為何能更好地被機器識別和分發了。
也就是,輕易被識別,才能被喜歡。
2.明確主體與行為
快手平臺有著先進的視覺識別和算法分發技術,替代了人工編輯的識別內容和推薦內容工作。那么當你要大量制作內容時,要保證你的作品以最低的成本被識別出來,瞟一眼就能得到視頻核心信息:什么主體以及在干什么。
這樣平臺就能更準確地把你的內容分配給可能喜歡的人群,你的傳播效率就大大提升,如果內容再出彩一些,熱門就很容易了。
所以,主體明確,行為明確,是重要的核心。圍繞這個核心,你的封面包裝、字幕設定,文案設計,都要直截了當地表明“你是誰、你在做什么”。
包裝上的一些具體建議:
簡介:性別、年齡、地域、興趣、態度,生動刻畫性格(翻星座解析大全),性格一以貫之;用分段,建議帶emoji分隔;禁“抖音”、“微信”字樣;開頭第一句曝光最多,搜索入口;號召性結語。
頭圖:明亮、辨識度,無大片文字;交代背景。
頭像:不用全身,可用大字;建議真人;風格統一。
名字:誰(昵稱)+在干嘛,帶個性特征;好記(語言傳播無誤),不帶英文,無生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