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第一次知道快手是什么時候?
當今天的互聯網已經被快手席卷的時候,它已經從一款短視頻平臺,變身成為互聯網流量巨擘。
這一切,不得不讓我們再次全方位審視快手,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平臺,具有如此魔力,能夠從下沉市場逐步擴散到全方位的互聯網世界。
在前不久,知群增長商學院邀請到快手副總裁和教育生態負責人,為商學院會員們進行了一次精彩而又干貨滿滿的閉門分享會,讓我們認識到,快手才是豐富的流量海洋,通過「真內容」、「真流量」為所有平臺的用戶帶來「真收益」。
快手副總裁親自分享
知群增長商學院這次請到的是快手副總裁岳富濤和快手教育生態負責人涂志軍兩位老師。
現今是一個流量較為貧瘠的時代,快手如何通過優質和精準的內容成為流量洼地,這是一個大家都想深入研究的課題。
岳富濤老師就這方面的主題進行了分享,主要集中在了快手的內容生態、快手的智能算法以及私域流量布局等方面;涂志軍老師的分享主要集中在快手的知識付費生態,詳細的介紹了不同類型的用戶。
經過三個小時的課程分享,各位參與本次閉門會的會員同學們都表示收獲滿滿,并且在分享結束后還做了一些討論,各位與會者均能夠結合自己的產品得到一定的啟迪。
反映真實生活的內容
與抖音上海量的俊男美女不同,快手的內容更多的會貼近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能夠讓用戶在觀看視頻或直播的過程中,喚起一定的心理上的共鳴。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快手可能是一個”記錄日常生活”的最好的平臺,并且可以分享給感興趣的人,而快手平臺也一直秉承著「平等與互惠」、「真實與向善」的宗旨,來扶持內容創造者。
岳富濤老師明確表示,會把更多的流量分配給普通人。
我們會把70%的流量分配給普通人,大家在發現頁里會經常刷到,甚至只有幾十個粉絲的用戶的視頻,有一次特別極端的情況是,我刷到過一個粉絲都沒有的人,系統會推薦給我,認為我會對它感興趣。
在這里,岳富濤老師也講了很多普通人工作生活的案例:
成都的滴滴司機;武漢的塔吊司機;北京的小伙每天早上直播升國旗,有幾十萬的粉絲;殯儀館的司機,開車接尸體,他的鄰居不知道他是干嘛的,大家對他有歧視,直播過程中他講的全是人生大道理。
兩個小伙,模仿奧特曼,被奧特曼原作者點贊,獲幾百萬粉
美院的學生,給鞋子畫畫,畫一雙500元,現在接活太多,全班分包。
除了普通人的日常工作分享,還有很多幫助人成長的真實故事發生在快手的世界里。
兩個兄妹小孩學習拳擊的視頻,被鄒市明邀請到上海參加兒童的比賽,快手做了直播。
前國家隊隊員年邁后沖珠峰,后截肢,69歲那年登頂,登頂后發了一條快手,并被人民日報官方帳號報道。
在快手,還有千千萬萬的真實故事被記錄,被用戶發現,讓這些職業發光,促成更多的產業等,因此也能形成一種商業生態。
有一個小漁村,一開始是有人直播撿貝殼等等,很受歡迎。現在在海邊每隔幾米就有一個主播,已經形成了產業,通過快手賣海鮮,順豐因此專門在當地建了分公司,有200名快遞員。
就是這些優秀的內容創造者,提供了真實而又能夠讓大多數用戶認可的優質內容,讓快手這一平臺不僅僅是一個消磨時間的工具,而擁有自身的商業領域。
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支持增長
快手的短視頻背后是強大的 DA(大數據)和 AI(人工智能)技術支撐,快手公司的員工有10000人,其中5000人是做內容審核的,剩下的5000人中,有50%-60%是AI和大數據的工程師,在技術和算法上,快手也是不遺余力地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與使用效率。
在對視頻的識別上,除了眾人已知的對微表情識別后生產的魔法表情的算法技術應用以外,還有一些有趣的應用。
1. 視覺信息驅動的音樂生成
視頻信息渠道音樂生產的技術就是,根據視頻畫面中,人物的動作的變化節奏來配樂,根據你的動作和表情模擬出場景的氛圍,音樂的節拍位置與視頻中人物的動作搭配,實現「跳舞踩點」,最終生成對應的音樂。
2. 視頻理解:讓機器高效看懂海量視頻內容
快手的智能算法在對視頻的理解中,主要由打的標簽來決定的,打的標簽越多,自然就越精準。會根據性別、年齡、表情、場景、音樂、情緒、速度等維度來打標簽,在打標簽的過程中, 除了性別、年齡、表情等標簽以外,最難的其實是「情緒」,比如擁抱,是一個開心的擁抱,還是分手前訣別的擁抱,對于高級情緒的識別,也是目前快手團隊正在攻克的難題。
3. 用戶理解:讓機器深度洞悉用戶
快手的算法不是把用戶當作一個「人」,而是把用戶當作一個「群體」,我們在推薦時,在模擬用戶的朋友圈,會考慮到你關注的人、關注你的人等信息,從而判斷你是屬于什么群體,還有你關注的興趣,比如檢測到你喜歡足球,可能你也會喜歡籃球,所以我們會給你推籃球,不斷地拓展你的興趣邊界。
4. 短視頻推薦算法:流量爬坡
一條視頻在被發布后,后臺智能算法會第一時間做識別,在生成對應的標簽后,做了理解和審核,分發給平臺的可能感興趣的用戶,呈現在關注頁、同城頁和發現頁,看用戶真實的反饋,如果用戶喜歡就繼續推,不喜歡就停止分發,切別的人群。
總結下來,就是通過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實現視頻與用戶雙向感知、精準匹配,在對視頻和用戶都雙向理解以后,然后就更精準地分發。
快手的轉化能力更強
為什么在快手平臺上,一個用戶的粉絲不是特別多,但是轉化特別高呢?
最大的特點就是,快手具備優質的私域流量——就是掌握在內容創作者自己手里的免費流量。
快手對私域流量的分配是在30%以上的。
別的平臺上,即使你有1000個粉絲,你發布了內容,仍然需要通過平臺進行分發,流量并不是掌握你的手里的,這樣的平臺相當于電視臺,遙控器掌握在臺長的手里。
在快手上做知識付費
涂志軍老師主要在課上分享了快手的知識付費生態。
快手的知識付費生態擁有4億人關注,這個生態目前有1萬多個老師,4萬多門課,這是快手的用戶和老師在記錄他們的生活。
在這種情況下,知識內容的生產者需要解決三個問題:
1. 如何找到目標用戶;
2. 如何觸達目標用戶;
3. 如何直觀的與目標用戶進行互動;
快手一直在致力于解決這三個問題。而這三個問題解決以后,就不僅僅是單純的普通內容的知識付費那么簡單,在快手平臺上,可以進行 K12 課程等復雜課程的教學。在有了流量和目標用戶的前提下,通過直播,能夠順利的實現老師的實時教學,以及與學生的互動。
這一切的費用卻相對于其他在線課程來說低。粉絲通過快手的各種流量渠道,都能看到老師的直播,起到了固粉和漲粉的作用。
有人問直播的老師一個問題,老師說,「這個問題我曾經在課里講過,在下面的某個課的什么地方。」
同時,他也會說,「你不買我的課也沒關系,這些內容我直播的時候也會講,但是我講的都是比較碎片化的,如果你想系統地學習,就可以花9塊錢購買學習就好。」
這樣的費用,對于三四線城市的用戶來說,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知識付費的類型
涂志軍老師在課上分享了快手平臺知識付費的幾種類型,同時分享了幾個很有意思的案例。
快手課堂:興趣類
一個年輕小伙,是沈陽音樂學院的老師,他每次在快手上發布教授音樂的視頻時,他的媽媽看著也特別開心。
這些原始的快手上的「老師」,從一開始都不是奔著掙錢來的,已經在平臺上使用了兩三年了,當時因為機緣巧合開始在上面做課程,從30萬到189萬粉絲。
他做的課程內容已經做了幾十門課,差不多把音樂學院的知識都搬出來了,這些課都是和用戶反饋后磨出來的,用戶說我高音唱不上去怎么辦?然后他就針對這個問題做一個課。
他從第一天開始,就是面對用戶生產的,很好地避開了「偽需求」的風險。如果做了偽需求,你直播間就沒人,短視頻就沒人看。
快手課堂:職教類
這是一家開麻辣燙的店主,她的女兒很漂亮,喜歡玩快手,后來她拍媽媽做飯,媽媽粉絲比女兒還多。
她的課程付費用戶數并不多,但帶起了她的線下生態,她在線下教學開店和做菜,收入比開麻辣燙的收入還多。
現在在快手上搜索麻辣燙,還能搜出很多借助平臺宣傳線下教學的機構或個人,粉絲數也很驚人。
快手課堂:三農類
這名教師是遼寧的做農作物的種植和銷售,之前還去日本學習過。
然后他每年都會去線下講一兩百場,每場100+人。以前你到處去講,講完后就聯系不上了,但是他可以把用戶沉淀在快手上持續關注,這就相當于私域流量了。
快手課堂:教育類
比如任正非在給企業家講一些知識,老百姓其實也需要這樣知識做鼓勵,一些老百姓喜歡看明星八卦,說實話是因為他們沒得選,快手的這幫孩子是不是只喜歡玩游戲?
不是的。如果教育本身一件好玩有趣的事,那么他們會喜歡的。
在線下,孩子們或許難以選擇老師、選擇同學,或許怕太簡單被笑話不敢問、成績差平時不說話,但是通過快手,孩子們可以看到很多老師在分享知識,很多學生在互動,可以主動選擇自己喜歡的老師風格,講課內容,去提問互動。
同時,算法也讓真正好的、有意思的內容,在視頻競爭中脫引而出。
讓孩子們多一分陪伴,真正有了學習的興趣,愿意多學一點,多努力一分,讓那些不被看見的孩子能發出自己的聲音,我想這是快手上教育內容寶貴的價值。
快手為什么能做知識付費?
1、視頻是新時代的文本
因為視頻的互動效率非常高,你要怎么給上百萬人講授你的內容,大如鳥巢也只能容納八萬人,但直播間超過八萬人的比比皆是。
視頻傳播的效率比你在群里發一條信息要高很多,你也無法想想,一個50萬人的群是什么樣的。但是50萬人的直播間很好想象。
解決的是內容和傳播沒有分開的問題。
2、流量普惠下的智能內容生態
快手平臺掌握著一種重要的武器——算法和技術,但大家做出的生態完全不一樣。快手的選擇是把流量勻下去,去養這個生態,
3、私域流量的安全感
每天快手上,有80%的用戶會打開「關注頁」。
因為有這個私域流量,用戶每天有幾十萬人等著看,有恒產者有恒心,內容創作者生產的視頻能養好他的生活,因此就會持續迭代和更新內容。
快手在持續努力中
快手一直在努力,涂志軍老師在最后總結了兩個方面是他聚焦的方向:
1. 打通流量路徑,讓用戶體驗自然
所有鏈路里面,他們會把能做的轉化路徑先做好,以滿足對于真正想做內容的
生產者得到更高的轉化效率。
2. 發布教育生態合伙人計劃
尋找更多有結構化的內容的生產者,只要他的用戶在快手上,快手就會幫他找到目標用戶,然后合理地呈現。
寫在最后
經過了一個下午的分享,所有的與會者針對于快手平臺得到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快手在內容方面,針對于生產者的扶持以及流量分配,有利于內容生產者持續的發展,形成了一種正向循環。
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能夠感受到的不僅僅是一個互聯網公司的專業以及思路的清晰,還能看到一種態度,快手正在一個專屬于他自己的領域高速成長。
圖片全部來源于:知群增長共創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