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3 日,抖音在微信上線了「抖音好友」小程序,但很快就因「涉嫌違反用戶數據使用規范」而暫停服務。
在授權登錄后,這個小程序會誘導你分享到群里尋找抖音好友。如果群里的好友也同意授權使用,那么不需要跳轉抖音 app,在小程序頁面就能干凈利落實現雙方的抖音號「互粉」。
微信團隊稱,這個小程序涉嫌違反《微信小程序平臺運營規范》中用戶隱私和數據規范,存在威脅用戶數據隱私安全的風險,因此作出下線處理。在修正違規內容和審核通過后,可以恢復上線。
抖音是失憶了嗎?一個月前才委屈巴巴說著「微信再見」,為什么還在微信的邊緣糾纏試探?
抖音的「戲精上身」,從今年 3 月開始
有關注抖音和微信口水戰的朋友都知道,那是一盤年度大戲。
今年 3 月,網友發現,從抖音分享到朋友圈的視頻鏈接對好友不可見。
4 月,微信表示在互聯網短視頻整治期間,將暫停短視頻 app 的外鏈直接播放功能。快手的老哥,抖音的漂亮小姐姐,通通變成需要復制瀏覽器打開的一串網址。
雙方公開「掐架」是在 5 月 7 日。
張一鳴在朋友圈「celebrate small success」,慶祝抖音拿下 Q1 全球下載量第一的時候,順便嘲諷了一下「微信的借口封殺」和「微視的抄襲搬運」。馬化騰直接回復「可以理解為誹謗」,空氣緊張得都要凝固了。
接下來,抖音微信公眾號表演了三連發的「戲精上身」。
5 月 18 日,抖音的博物館日活動 H5「第一屆文物戲精大賽」,因誘導分享而被微信屏蔽。微信回應稱朋友圈有防刷屏策略,是因為分享次數超出了閾值,次日凌晨就會恢復正常。
5 月 22 日,抖音在微信公眾號發布推文《抖音的朋友們,對不起》,哭訴稱自己在騰訊視頻上傳的短視頻被下架,甚至連正能量視頻合集都不放過,理由是「視頻封面圖可能含有不宜傳播的內容」。
6 月 1 日,《微信,辛苦了!朋友們,我們抖音見!》一文出爐,抖音列出了自己幾個月來受到的種種委屈,最后憂傷地表示「朋友圈就留給微視吧,抖音也累了……」。一副弱勢群體受盡欺凌「我從此不再來」的姿態,讓人很是心痛。
原以為這會是抖音在微信的最后「絕唱」。但 6 月 12 日,抖音又跟完全沒事一樣,在微信公眾號發推文公布用戶數據,稱抖音國內 DAU(日活躍用戶數)超過 1.5 億,月活躍用戶數達到 3 億。之后又勤快地發了幾次推文,再到如今「抖音好友」小程序的試探失敗……
抖音是金魚嗎?記憶只有 7 秒?
口水戰之外,字節跳動(今日頭條系)和騰訊的恩怨也多次鬧上公堂。
5 月 17 日,抖音認為微信公眾號「快微課」發布的《抖音,請放過孩子》一文中虛構視頻來源,對抖音造成侵權,因此狀告平臺運營方騰訊,索賠 100 萬元。
6 月 1 日,騰訊就今日頭條將新華網稿件《多少道文件才能管住網游對少年兒童的戕害》改為《要多少文件騰訊才肯收手》推送一事起訴,稱此舉侵害騰訊聲譽,索賠 1 元并要求道歉。
6 月 2 日,又傳出字節跳動起訴騰訊的消息,指控 QQ 空間屏蔽頭條鏈接,以及騰訊安全管家警告用戶訪問陽光寬頻網這兩件事,并要求公開道歉賠償共 9000 萬元。
兩大巨頭這道坎,估計是過不去了。
誰動了我的蛋糕?
從抖音跟微信的爭執,到頭條系和騰訊系的對戰,這場轟轟烈烈的年度大戲讓人想起當年的 3Q 大戰。
2017 年底,原 360 公關總監李亮出任今日頭條公關副總裁。抖音的「戲精上身」或許有他不少功勞,但逃不開的本質還是社交流量之爭。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次被下線的「抖音好友」小程序,就是盯上了微信的社交關系鏈。
從 2016 年抖音孵化上線開始,微信和微博的分享功能就是它重要且穩定的流量入口。但遠早于抖音跟微信的口水仗之前,抖音跟微博的關系就破裂了。
在今年 3 月,網友發現,抖音的鏈接轉發到微博后不會出現在個人主頁和信息流。微博公關迅速回應,早在 2017 年 8 月,微博已經因為「頭條系產品非法抓取微博內容,竊取用戶信息」,而選擇暫停所有接口和合作。
丟了微博的流量池,薅微信的羊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另一邊,在內涵段子被關掉之后,抖音成了頭條系的最重磅產品。
在今年春節期間,得到今日頭條全面扶持(20 億營銷預算)的抖音,也以高速的用戶漲幅回報:日活從 4000 萬上升到接近 7000 萬,再到如今的 1.5 億。抖音的身上,可謂是寄予了整個頭條系的希望。
但抖音的產品邏輯也限制了它在社交方面的作為。跟微信封閉的「熟人社交」不同,從直播行業脫胎而生的抖音是開放的「陌生人社交」,很難形成點對點的關系。
在《頭條已經沒那么重要了》一文里,42 章經甚至認為抖音用戶之間的關系算不上是社交,頂多只是社區。「比如我的同學打籃球崴腳了這種小事對我來說也是值得消費和互動的內容,因為是先有的關系,這種典型的場景就是微信朋友圈。但因為刷到了一個在「gucci gucci prada prada」的美女而去關注了她,這就是社區。」
我們現在可以想象有三個分類:
第一類在最左邊,人們純消費內容,不管是誰產生的,也不會有很強的關注關系,這個就是內容消費平臺(今日頭條這個產品就是)。
第二類在中間,人們會消費內容,也關心發布者,并且會形成互動關系,這個是社區。
第三類在最右邊,人們首先關心發布東西的人是誰,并會因此而對內容產生互動,這個是社交。
我覺得目前,抖音是介于內容消費平臺和社區之間的,并且是更偏向內容平臺的。
抖音對社交的探索和試探,說白了,就是為了能長長久久活下去。
騰訊也不是不焦慮。
雖然從規模上看,微信超過 10 億的日活躍用戶數是抖音暫時難以觸及的。但互聯網戰爭的下半場,爭奪的早已不是簡單的注冊用戶總量和日活月活。用戶的注意力(使用時長)成了那塊最美味的蛋糕。
根據 QuestMobile 的《2018 年中國移動互聯網春季報告》顯示,即時通訊總使用時長占比下降 4.8%,而短視頻則有 5.9% 的增長。
用戶使用即時通訊的時間明顯向短視頻轉移,這也是騰訊真真切切感受到的壓力。
4 月 5 日,騰訊「復活」曾經放棄的短視頻產品微視,不僅加入了許多年輕化娛樂化的功能,打通 QQ、微信、騰訊新聞等產品入口,還放話要投入 30 億補貼達人。微視甚至找來黃子韜、張杰等明星代言,在之前的大熱綜藝《創造 101》里也是強勢植入。
現在,微視成了騰訊明顯對標抖音的一款防御性產品。
不管怎么說,從傳播聲量來看,輿論戰即使再打幾十個回合,對抖音還是微信都不虧。
吃瓜群眾的圍觀帶來大規模關注,但「小怨婦」和「霸道總裁」的戲份再演下去,又會不會帶來對品牌甚至公司形象的傷害?
斗膽猜測一下,這場年度大戲還能再演幾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