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叫我飛豬吧,段飛豬。”北京推智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北京推智”)CEO段俊凱這樣介紹自己。“在公司,我們都互稱綽號,沒有那么多條條框框,也顯得我跟‘90后’一樣年輕(大笑)。”也許這種淡化層級感,讓每個人保持鮮明個性的公司文化,正是北京推智在短短四年間就做到業內有口皆碑的成功秘訣。
從2014年起步走到今天,北京推智參與了諸如《奔跑吧》《極限挑戰》《演員的誕生》《約吧大明星》《明日之子》《見字如面》等一批“爆款”綜藝節目的宣推,在參與這些節目的過程中,段飛豬與團隊總結出一套“爆款式生存法則”。
“爆款”是如何煉成的
一款綜藝節目想成為現象級作品,模式、平臺、資源、團隊與宣傳,五大要素缺一不可。北京推智作為一家宣推公司,段飛豬著重從“爆款”節目的產品力和宣傳力進行闡述:“節目的產品力建渠、宣傳力引流,兩者完美結合,才能水到渠成。”
從宣傳的角度來講,宣傳直接服務于節目內容,只有自身內容質量過硬的作品,才能通過宣傳實現引爆。打一個比喻,內容與宣傳就像是“炸藥”和“引線”的關系,能不能爆,能爆多大聲量,關鍵取決于節目內容的質量;而能否快速引爆,并在一個合理的引爆期內盡可能多地引起公眾關注,則要靠宣傳的張力。
“內容質量才是王道,宣傳不能左右內容的好壞,起到的是錦上添花的作用。”段飛豬表示,一檔節目不能忽視宣推的作用,但也不能過分夸大。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節目內容與宣推貌似存在脫節問題:節目模式內容確定后再去找宣推公司,宣推對內容的介入幾乎沒有,只是就菜下碟。段飛豬覺得,這種現象相對普遍,但北京推智一直奉行的是深度參與、前期介入的模式,讓宣傳思維和節目思維、導演思維充分融合。這也是其參與的《奔跑吧》《見字如面》第一季都能成為“爆款”的因素之一。
具體來說,就是在節目的前期策劃階段與錄制階段即深入參與,基于此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確定每季打法。
從《奔跑吧兄弟》第一季伊始,北京推智便與節目組一起討論,確定圍繞“撕名牌”這一核心元素開展宣推,引發全民討論和參與;《奔跑吧》凸顯正能量,他們又與節目組多次碰撞,確定了“情感”“正能量”的基調,提出“奔跑這三年”“奔跑Familiy”“你是我的跑男”“奔跑有意義”等關鍵點,在節目和宣傳中都有深入體現,無不引爆輿論。如節目組在黃河之畔演繹《黃河大合唱》,更是引發強烈的社會反響,人民日報、共青團中央的官方微博紛紛點贊。
娛樂不等于“三俗”
業內有一種不正確的認知,即所謂的“爆款”只要聲量夠大就可以。在這種不當認知的引導下,不少“三俗”的營銷手段涌現。這也導致大眾不免對娛樂有所誤解,甚至覺得娛樂就是“三俗”。但事實上,娛樂并不等于“三俗”,更不能“三俗”。
從大環境來看,“三俗”營銷無法被主流價值觀認可。隨著綜藝娛樂的火熱發展,國家政策針對綜藝節目進行引導和調控,要求弘揚真善美,傳遞正能量,實現積極的教育及社會意義;觀眾審美也正在不斷提高,“三俗”營銷甚至會激起觀眾的反感,觀眾對低級的刺激不再“感冒”,隨之誕生的厭惡心理也不利于節目口碑的建立。
因此,對節目宣推工作,北京推智提出不能只滿足于有好玩的、讓觀眾笑的“標配”,更要提供能引起思考、讓人心有留存的“高配”。
正是源于對市場的洞察與前瞻性思維,北京推智在2016年開始在宣傳中加入能體現文化性、正能量的內容,積極參與《見字如面》第一季等開辟文化綜藝元年的代表性節目。
同為文化綜藝節目,段飛豬和團隊成員根據對節目的理解,制定了完全不同的宣推打法,將“小眾節目”做到大眾傳播,讓“冷門節目”逆襲為爆款IP。
在做《見字如面》第一季時,他們討論發現,“我們現在經歷的,歷史上都已發生過。”于是從以往的歷史信箋中找出當代人關注的話題,從而形成社會性議題,引發全民熱議。如“徐志摩是不是渣男”“徐志摩、陸小曼、王庚之間的關系——要面包還是要愛情”等。
做宣推除了策略正確、創意好玩,更要有對大環境及行業的前瞻性洞察。北京推智之所以能洞察現實,走在前列,源于段飛豬曾經的職業經歷所帶來的敏感嗅覺——當過網易文化頻道主編,做過出版,寫過小說的他對文化、對娛樂有著獨到的理解和堅守。
如何衡量一個“爆款”
市場上流行一種觀點,認為“流量+IP=爆款”,其實并不是那么簡單。在段飛豬眼里,傳統廣告具有很明確的衡量指標,像覆蓋率、轉化率等,但娛樂營銷還沒能形成一個完善的界定標準,甚至有些還簡單停留在“轉評贊”(閱讀量、轉發評論量、點贊數)等維度。
而很多重要的指標往往被人忽略,或者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轉化為數據。比如“節目是否成為爆款,看看周邊小賣部或小飯館的電視里播的是什么,恰恰可以反映出節目真正的影響力有多大”,“茶余飯后人們討論的是哪些話題”等。“我們一直想要建立一個統一的行業標準,但是太難,因為娛樂營銷涉及的衡量維度實在太多了。”段飛豬如是感嘆。
雖然標準一時間還無法統一,但這并不妨礙段飛豬和他的團隊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論,并將其反饋在自己的作品里。“我知道很難,但總得做些什么吧。其實大家都在想方設法讓行業更美好,只是單打獨斗終究比不過群策群力,要是能把勁擰在一起,我想會好得更快吧。”說完這些,段飛豬搖搖頭自嘲地笑了起來,沉吟片刻又點頭反復道:“會更好的。”
宣傳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
宣傳并不只是“宣傳方”單方面的事情,從全盤來看,需要統籌節目方、平臺方、廣告方以及藝人等多方面資源,才能將宣傳效果最大化地實現。在這種全局式思維的影響下,北京推智堅持娛樂的態度,積極拓展自己的娛樂營銷布局,并在延伸內容上嘗試新的娛樂營銷“玩法”,打通了娛樂營銷的上游下游和線上線下,“看到最真實的熱度,從而挖掘內容的無限潛力。”
一是拓展品牌客戶的布局。形成娛樂與品牌之間的無阻通道,令娛樂與品牌之間黏合得更緊密,取得“1+1﹥2”的營銷成果。這在北京推智與OFO小黃車植入《奔跑吧》、途家植入《漂亮的房子》等項目的合作中充分體現。
二是整合娛樂資源鏈條的布局。簽約大量網絡KOL、拓寬媒體渠道、增加同業及異業合作伙伴渠道等,使推智娛樂資源鏈更豐滿。
三是打造自有IP的布局。如杭州國際女子馬拉松、山蛙音樂節、時尚運動嘉年華、中國移動咪咕城市跑等延伸IP,都已在市場收獲了不錯反響。
四是加快進軍影視劇布局。以綜藝娛樂的視角,為影視劇宣推注入新的活力。隨著《深海利劍》《何所冬暖何所夏涼》等電視劇的熱播,北京推智在影視劇市場上已取得了一定的口碑。
五是推出自制綜藝節目。2018年,北京推智將帶著自制綜藝節目亮相,并嘗試更多營銷“玩法”。
段飛豬一直把公司定位為“創意”和“傳播”型公司。個性低調、內斂的他臉上始終帶著含蓄的笑意,談到任何事情都是一種云淡風輕的表情,唯一能讓他憂心的是,“同學們”按部就班地工作,丟失了創意動力,“那就不好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