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先講講關鍵詞。需要強調的一點是:目前的高級功能,已經是產品迭代后的產物,個人認為,目前投放主要應該充分的使用兩個高級功能來挖掘用戶,至于之前的條件定向,只能作為輔助條件。
先為大家介紹下,在愛奇藝具有針對性的相對詳細的介紹架構下的第一層功能的使用。
一 分級分類
說到關鍵詞,分了兩大功能,一個是搜索詞,一個是愛奇藝內容詞也可以說是用戶行為詞。
第一級,就是搜索詞和內容詞的優先級,很顯然,搜索詞來的更加精準,而內容詞面對了更多的曝光,所以考慮效果,優先級高的是搜索詞,考慮曝光,優先級高的是內容詞。
第二級,拿搜索詞舉例,不管你是什么產品,基本上隨便一分,都可以分為核心詞(極度精準但曝光量很少),重點詞(比較精準,曝光量小),相關詞(有關聯性,曝光適量),潛在詞(關系或邏輯性相關,曝光比較大)等等吧,也沒辦法在細分了。
因此,就要在每一類詞上下功夫去優化,并且本著最大核心“廣告架構”的理念,把不同類型的詞分別搭建不同的廣告架構里面去。
第三級,架構關系上講,實際上就是通過詞性的分級,搭配上不同的策略,也就是輔助條件,加上素材策略,對目標用戶進行挖掘。進一步說,每個條件下,是在養詞,養條件,然后把養肥的“標簽”放到一個獨立的計劃中,“跑量”。
二 關鍵詞架構的邏輯關系
在廣州的幾天,和幾個客戶深入探討了他們投放的心得。當然了,肯定不會透露他們的看家本領,可都是花了很多代價學來的,但是呢,給我的感受是,為什么已經深喑其道,為什么不能把同樣的思路用在我們的投放中呢?
基本上,各位都是對DMP,OCPC,lookalike 屢試不爽。 實際上,我也是深度的學習了這些之后,琢磨出來的優化策略。
不管我是在高級功能上的應用,還是最早精細化運營的拆分策略的應用,還是最近梳理的大的廣告架構層級的優化,都是按照以上說的幾種工具型功能的方式做手動式的挖掘。
不管是用APP,還是關鍵詞,都是利用這樣的功能,找到目標人群,然后在做“相似性拓展”。
雖然我們的產品和功能還有待繼續優化,但是目前的功能足夠去深度挖掘,深度做效果。 不努力就想要好效果,除非你傻有錢。
其實,一直我也沒有討論過通投的問題,通投的合理性建立在競爭非常不充分, 甚至是只有一個最多兩個高能競價者的情況下是有效的。 但凡競爭激烈一些,造成的效果就是價格泡沫。最后所有參與競價的人的結算價都虛高很多,問題就在于,廣告架構的不合理和挖掘邏輯的錯誤。但是不排除你就是有錢,那我們當然非常歡迎。
比起通投這種成片抓去挖掘客戶的方式,更應該把客戶按照顆粒度來做細分。說都這,你們想想為什么用戶標簽來的那么重要,就是因為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