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是一只野狗瞎跑誤撞闖出來的一條野路,若無人追隨也罷,可目前行業內漸漸對W仰慕者眾,那就不得不好好思考下,如何把這套專屬于野狗的方法論總結成讖,既是對相信W的人們負責,也是對我們自己負責。因為“萬事萬物,成功背后必有原理”。
這就不得不提幾乎每個項目我都會放在嘴頭的三字經,也是W創建最初的三個字,更是無數次讓我絕處逢生,反敗為勝和獲益終生的三個字“本能心”,也可以稱之為“企業家的心”。展開來講就是,并非是你的心、我的心,而是那個與你對坐良久,有求于你,同時擁有最高決策權的人,TA的心。道理不難理解,但邏輯上我卻認為是顛覆廣告行業多年思維模式的創舉,至少是一個行業真正意義上的價值還原,以及價值觀歸位。
自以為有創造力的人,往往眼中都是沒有別人的,這樣的現象散見于行業內廣大的初階藝術家,或不入流的文字工作者。他們天生以自我創造力為商品,作品帶著明顯的自我風格。如果你只是一個小攤小販,或者只是一介匠人,這可以的;但如何想要讓作品影響更多的人,就不可以。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也就不可以只是做自己。
觀眾花錢找小丑,笑玩之后,小丑還是小丑,觀眾仍是觀眾;病人花錢找醫生,痊愈之后,病人就是知己,醫生就是恩公。我們究竟要做“小丑”還是“醫生”?看似不難選擇,但多數創造者還是寧愿過一把盡顯自己存在感的毒癮,也不愿隱然于疾苦之中,做能為別人“本能心”開刀救人的醫生。想通這一點,基本就可以有了判定這個行業內,究竟什么樣的作品才配稱為好作品的首要標準。找到企業家,吃透企業家,盡力讓自己也變成企業家。
通過W目前的一些不斷成型的工具:“消費者深度調研”、“品牌十問”、“研讀創始人經歷和內部講話”、“創始團隊約談三法”等方法,在最短時間內成為團隊中最了解品牌和企業背景,最了解這個企業創始人的人,那這個項目基本就會被牢牢抓在你的手上。畢竟,誰愿意和一個表面有趣卻無比自私的小丑在一起相處呢?多數人想要找的,都是和自己相似的同類。做人如此,萬事亦然。
當然,這個過程一定會遭遇一個問題:我怎么可能在短時間內變成另一個人?這個人還是一個我不了解也不感興趣的企業家。
我承認,這本來就是個不太容易掌控的方法,最大的考驗不是來自龐雜資訊的歸納整理或以對方人生為藍本費力參悟。還記得開始的那句話嗎?“萬事萬物,成功背后必有原理”。
每一個企業家,都是這個市場里行走的藝術品,他們本身的創造力和社會貢獻性超群于蕓蕓眾生,而你真正要做的,就是先成為一個“翻譯者”,能去欣賞他的“本能心”;再成為一個“創造者”,去重塑他的“本能心”,讓全世界都知道。所以你問我近代最偉大的藝術家是誰?我會說是耐克的菲爾•奈特,是蘋果的喬布斯,是維珍的理查德•布蘭森,是阿里巴巴的馬云,他們的“本能心”在治愈著一個又一個時代,他們的作品遍布社會每個角落,他們的成就值得所有人敬仰。這樣的人不值得學習和研究?不值得和真正的強者將心比心?不值得最出色的團隊與TA一同成長進步?
也許有人要問,W不是說過“不再討好眾生,眾生自隨你而來”嗎?的確如此,但別忘了后面一句話才最關鍵,你至少先有一批愿隨你而來的眾生,但人們憑什么“隨你而來”?你有自己的“本能心”嗎?你又懂得眾生的“本能心”嗎?
任何一個企業家,無論其規模大小,都是心里清晰知道他想要溝通的“本能心”是誰,在哪。究竟什么叫品牌?不過就是一個人的“本能心”,吸引百個人的“本能心”,最后變成千萬人“本能心”的共同躍動。
萬事萬物,背后成功的原理是什么?——本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