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蹭一下熱點,聊聊比較火的菜鳥順豐。
這兩天,大家肯定被菜鳥順豐的事情刷屏了吧。自從互聯網斗士被有關部門教育后,互聯網上也極少再出現這種臺面上的紛爭了,大家大部分在桌底下搞。所以,菜鳥和順豐開撕,也是自360和QQ大戰后,兩個重量級選手的對戰。不過,剛開始進行第一回合,國家隊就趕緊發話要雙方顧全大局了。
我也沒有深入看相關的文章,估計表面上分析事情的邏輯應該是這樣的,也有點像當年淘寶屏蔽了百度的情況一樣。只不過,現在菜鳥變成了百度的位置。
馬云到處鼓吹數據!數據!數據!強調數據取代石油成核心資源!前些天,BAT三個老男人湊了一場戲。馬云說數據重要。李彥宏說對數據的技術創新更重要,意思大概是沒有技術,那么數據就只能躺在那里。小馬哥呢,就跳出來從場景的角度點評了兩位的爭執。小馬哥為什么從場景的角度點評呢,因為場景是微信的戰略。商業就是這樣,大家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訴求。
馬云的戰略既然是數據。那么除了馬云在自己的平臺上積累下來用戶數據之外,當然就需要把觸須伸展到各個角落,去吸收各個平臺上的數據。這個做法,是不是有點百度做的事情。開發了搜索引擎爬蟲到處索引信息,索引整個互聯網然后進行篩選。
順豐是快遞行業的老大,而且業務結構本身沒有多少依賴阿里的電商。順豐握有大量阿里之外的快遞數據,菜鳥網絡當然垂涎順豐的快遞數據。
菜鳥網絡有點像滴滴,本身沒有一輛車,但是具有派單的核心優勢。菜鳥網絡沒有一名快遞員,但菜鳥網絡具有給快遞公司派單的戰略優勢。當然現在的優勢,還只能是阿里自己電商平臺的單。但如果未來菜鳥網絡建成,那快遞公司基本就沒有任何話語權了。所以,在業務上不依靠阿里的順豐,當然不從不愿意就這么把數據信息給阿里。
所以,這個事情大概是這個邏輯。從這個事情順便聊幾句馬云的商業模式。
網絡上之前有篇文章提到,馬云說過商業模式就是國家模式。今天你不可能在地球上找到一塊地方建立一個國家,但是在互聯網上可以。
阿里最早的B2B業務池子太小,還無法容納馬云。但是淘寶開始之后,直到說出商業模式就是國家模式。那就是馬云需要的一塊完整的商業版圖了。交易平臺、數據平臺、金融技術、物流平臺,阿里做的是中國互聯網和中國社會互聯網化的基礎建設,這就是馬云的理想,商業邏輯,商業模式等等的全部了。
馬云今后的結局怎么樣,不知道。但是馬云要做的東西,如果時間往回調100多年可能馬云的結局會跟胡雪巖差不多。所以,馬云是要感謝這個時代。